佛教中的“回向”竟有这么多内涵! 导读 回向,又作转向、施向。意谓回转自己所作的功德善根以趣向菩提,或往生净土,或施与众生等。如《华严经》中所说:“此菩萨摩诃萨修习一切诸善根时,以彼善根如是回向,令此善根功德力,至一切处。”《无量寿经》云:“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 东晋慧远大师之大乘义章卷九分回向为三种: 1、菩提回向:回己所修之一切善法,以趣求菩提之一切种功德。 2、众生回向:念众生故,回己所修一切善法,愿以与他。 3、实际回向,以己之善根,回求平等如实法性。 道绰禅师于安乐集卷下,解释回向有如下六种: 1、以所修诸业回向阿弥陀佛,往生净土,待得六通后,再返世间救度众生。 2、回因向果。 3、回下向上。 4、回迟向速。 5、回施众生悲念向善。 6、回入去却分别之心。 综贯经论,回向可分十种:一、回因向果。二、回事向理。三、回小向大。四、回向佛道与回向众生。五、回劣向胜。六、回自向他。七、回少向多。八、回自因行向他因行。九、回世向出世。十、回此向证。 附:回向──功德的施与 菩萨连自己的功德,都愿施与别人。把自己所积的功德,为了别人的幸福,转向给别人,叫做“回向”,这也可说是博爱精神之大乘佛教式的发展。功绩或善根,本来是作为善行之果报而自动蓄积的,故其果报,本来是一定会带给善行者本人的。除了当事人本身做不善而其功绩抵消之外,其行为的效力是不会消失的。现在,对于如此的功绩,菩萨也说:“为了别人,要把这个功绩转给别人。”“为了一切有情,愿我不会发生没有用处之善根!” 如此,菩萨所积的善根,乃变成慈悲的力量。以慈悲的实践为其一切行的整个内容之菩萨,他一面实践布施等善行,为别人而积聚功绩,同时为防止自己的功绩被抵消而尽量回避恶行。因为如果做坏事而堕落地狱,则为别人的幸福而欲做的奉献,以及菩萨道的实践,都会变成不可能。因此,为了完成奉献于别人之目的,恶行是必须回避的,持戒是必要的。 ∞短期出家回顾∞ 点击阅读原文: ?我希望,用声音喊出我的真心,并警戒自己,我是受过戒的佛弟子 ?MBA硕士:一个可以涤荡心灵的港湾 ?鸟语花香●清静自在●每天从微笑中醒来 ?鼻子酸酸,心里暖暖,希望时间过的慢点、慢点、再慢点… ?人生中重要的七天 本源法师的弘法大愿: 只要我在娑婆世界,就要将短期出家办下去,利益更多人认识真正的佛法,发菩提心,了生脱死,求生极乐。 短期出家联系 三皈五戒菩萨戒联系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赞赏 长按在北京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比较好北京白癜风医院最好的是哪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