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2/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文/河海洋(湖畔书房主人,教育硕士,儿童阅读领读者,儿童写作资深导师。)

我没有史学家究本探源的骨力,也没有绘画家浓墨重彩的渲染,我只愿是一名普通的吃瓜群众——手捧一瓣东台西瓜——在浓烈的夏日,徜徉这舌尖上的美好。

夏天,一半天使,一半魔鬼。世上的事,都没有绝对的,一物降一物。比如,这热兽叫嚣的夏日,自有西瓜,清热解暑。说西瓜,别名寒瓜。雄赳赳,冒暑而来。

东台西瓜,是远近闻名的。即便在异地他乡,总有不绝于耳的回音,在超市里高档的货架上,一剖两面的西瓜,毫不羞涩地坦胸露肚,一片赤诚,堪为其它果品的楷模。我却更喜欢,散居寻常巷陌的,或是一辆货车,或是一辆三轮车,老叟,壮汉,中年妇女,一口一吆喝,一手一拍打,左手提瓜,右手上秤,说时迟,那时快,眨眼工夫,已经报出价钱。其节奏,丝毫不留犹豫的余地。我喜欢这样的风景,也喜欢这样的喧闹,不仅是它的烟火味,更在于这简单的乡音。东台话和东台西瓜一起,被带到了远方,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慰藉他乡的游子。尤其,这些年来,以三仓为代表的西瓜,如早春红玉,特小凤等早已声名远播。东台古称海陵,有着厚重的海盐历史文化,清代诗人吴嘉纪以盐民的生活为背景,写下了一千多首脍炙人口的经典诗作,见证了这片神奇土地上的世事变迁。场、仓、垛、灶等,一应地名中,均凝结着浓浓的盐味。三仓这个地方,古有海盐,今有西瓜,用图腾一样的力量,显示出一方生灵的精神信仰。这是一种精神,一种如山赫立的大精神。

玉,在古代是高贵的象征,只有皇帝可以佩戴,后来发展为贵族的佩饰,象征高贵的德行,早春红玉,我喜欢这个名字,有追求,才有进步,名字有时候是一种理想;特小凤,其小,特小,如凤,其皮薄脆,其瓤细腻,入口即化,是西瓜中的极品,品质如名,凤,本为传说中的,是告诉你,特小凤,是让你有如品尝传说中的美味吧!即便如此,凡品尝过的人,皆觉味如其名。也有传说,说是东台西瓜,是七仙女偷带了天上的种子而有。虽不可信,却是对东台西瓜的一种无上的赞誉。

记得小时候,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我还在读小学,暑假常随父母一起在船上度过,母亲常常会买西瓜,为了让我吃个够,她总是细心地将西瓜用勺子一块一块挖出来,装在大瓷碗里,尽量去掉其中的黑种子,堆好,就像是一座假山一样,漏着罅隙,有江南园林里那些太湖石假山的韵味。常常吃完了西瓜块,还忍不住喝了碗底的汁,清凉透心。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大中午,去舅舅家,他家有一口水井,那时候有一口水井,是一件美事。因为井水冬暖夏凉。母亲把新买的西瓜,吊在水桶里,沉入井中,半个时辰下来,切开再吃,有冰镇的感觉,比冰箱里冷藏的更鲜美。

吃瓜也是有诀窍的,熟谙东台瓜的人,懂得其中的门道。如吃瓜要吃头发瓜,也即四五月份刚刚上市的西瓜,那瓜甜、脆、鲜,是西瓜的长子,集西瓜一生的精华,不过,头瓜稀少,吃到实属不易,能吃上二发瓜,已是不赖。西瓜耐旱,不喜水。所以,要吃上好瓜,不仅在缘分,更得看天。

东台西瓜是豪爽的,有点北方人的性子,干脆,绝不拖泥带水。判断一只瓜的优劣,也在这一点上。剖瓜,把瓜往砧板上一搁,刀锋轻触瓜皮的瞬间,嘎嘣一声脆响,手起刀未落,西瓜已轰然炸裂,如九曲黄河般的裂缝间,气、汁炸开,蹿出。这才是地道的好瓜,舌尖上的佳品。也有窝囊的,闷瓜,是极少数。

钟荣将诗分为二十四品,如果把西瓜也分出品来,头瓜属上品,一触即炸,也称爆炸瓜,极为稀少;二发三发等,西瓜已渐入旺季,属中品;而秋后瓜,只能居于下品。在瓜农眼里,它是尾瓜,还有更难听的名——脚瓜。此时,该清藤了。至于,立秋吃瓜,虽是习俗,已是末市,根本不是吃瓜的最佳时节,尝最后一口瓜,留个念想,回味。

综合来源何海洋作文H湖畔书房

赞赏

长按







































国庆告白中科白癜风换肤计
西宁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dongtaizx.com/dtsxw/82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