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月,“70后”代表作家鲁敏出版了她的中短篇小说集《铁血信鸽》。小说集收录了八篇短篇小说,所有篇目都由鲁敏亲自挑选,可以说是她对自己二十年写作生涯里,短篇小说写作的一次重要回顾。不同时期的作品,不仅能反映一位作家在不同阶段的写作特点,也能反映出本人生活起居的人生轨迹。鲁敏谈及自己出身乡村,15岁因考学来到省城南京,最近又搬来北京生活。伴随她生活轨迹从乡村到都市的移动,她的作品也从早年乡土写作转移到都市写作——她对都市的感情和生活经验已经远远超过了乡村。这二十年中,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都市蚕食着乡村价值观,鲁敏反对以地理位置来区分乡土和都市写作,她更倾向于用农耕文明的写作与工业文明的写作来划分。除此之外,在这次专访中,鲁敏还谈到了人对空间执着的占有欲,以及与她写作生涯无法分割的邮政行业、社交生活的本质等话题。鲁敏,生于年,江苏东台人,代表作《六人晚餐》、《奔月》、《荷尔蒙夜谈》、《九种忧伤》等。曾获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冯牧文学奖、人民文学奖、郁达夫文学奖等。采写 彭镜陶对二十年的写作生涯进行阶段性回顾新京报:《铁血信鸽》中收录的八篇小说都不是近几年写作的,为什么挑选这些小说重新出版?鲁敏:《铁血信鸽》这本书属于上海九久读书人的“中国短经典”系列,会出版一些我们“70后”作家的中短篇小说集。这个系列考虑的不是题材的选择,也不是文本的新旧,而是这些小说的经典化程度。我已经写作二十年了,在这么长的写作历程中,进行一次阶段性回顾,把一些好的短篇出个集子。可能这种小说集没什么社会热点,也没有全新的内容,不太可能成为畅销书。但对作家来说,短篇小说是一种很见功力的文体。从职业作家的角度讲,希望能够自己来遴选作品,出版这种短篇小说集。新京报:这八篇短篇小说能代表你短篇小说写作的平均水平吗?鲁敏:很遗憾不能。第一个原因是,年我会出一部全新的中短篇小说集,那里面有一些全新的内容,考虑到版权的问题,我没法把那本书中的小说收录进去。还有《荷尔蒙夜谈》,也有一些我很满意的作品,(同样)因为版权原因不能收录。《铁血信鸽》中的小说,不能说是最好的,也不是最新的,但还是能够代表我不同阶段写作的特点。这八篇小说都是我自己选的。这二十年来,我大概写了四十篇小说,前几年每年写三四篇,现在基本是每年写两篇。《铁血信鸽》是其中一篇小说的题目,我和出版社一拍即合决定用它来做小说集的名字。《铁血信鸽》也是我很喜欢的一篇小说,它反映了那几年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