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0/3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今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早在70多年前,由新四军领导的苏中抗日海防团曾在黄海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今天就由小编带大家重温那段尘封70多年的历史。

苏中海防团

苏中海防团是我军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建的一支海防部队,这支部队不仅出色地完成了保卫苏中根据地近海海域的艰巨任务,而且为人民海军建设培养出一批具有海上作战经验的宝贵人才。

年初,粟裕决定组建专门的海防力量,负责开辟海上广阔的回旋余地,以便配合陆地上的反扫荡斗争。最初是以苏中军区后勤机关一部和山炮连、警卫分队为基础,组建一个海防大队,主要负责控制苏中根据地沿海的港口,并力求深入近海开展对敌斗争。同年秋天,在这个海防大队的基础上,苏中军区党委决定再抽调3个警卫连,连同原来的海防大队,正式组建苏中军区海防团,并由第3旅旅长陶勇兼任海防团团长。当时,作为苏中军区海防团的发展基础是一支不到人的队伍。

通过向“渔会”征借船只,海防团凑足了40多艘木船,组织了自己的船队。船队出海作战的首要目标,就是打击横行在近海海区的海匪。当时的海匪疯狂劫掠渔民的海产品,使出海的渔民深受其害。在新四军东进之前,海匪们在苏中沿海割据为王,大肆抢劫和勒索出海捕鱼的渔民。苏中地区沿海大股的海匪有孙二虎部,占据着弶港、何家灶一线,有多人;陆洲舫部盘踞在丰利地区,实力比较雄厚;袁国祥部活动在斗龙港一带。这几股主要海匪的势力控制了从新洋港至长江口的近海地区,新四军要在海上打开局面,必须解决这几股海匪。海防团决定对这几股海匪采取政治争取的政策,只要他们抗日、不抢掠渔民,就可以收编这股力量。

随着苏中近海的几股海匪先后被争取过来,海防团收编了多条木船、余人、多条枪。根据斗争的需要,苏中军区党委决定把海防团扩编为海防纵队,陶勇兼任司令员,陆洲舫任副司令员。纵队下辖三个团,原海防团为一团,孙仲明(也就是孙二虎)部为二团,陆洲舫部为三团。在扩编工作中,苏中军区党委给海防纵队派来一批优秀政工干部和有作战经验的指挥员,作为这支海防部队建设的骨干力量。海防纵队在年经过团结改造,已经成长为具有海上作战能力的一支新四军部队,在反封锁、反“清乡”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提到苏中海防团就不得不提“红色之港”——弶港。抗战时期,弶港渔民踊跃支前参战,并由最初的“渔民抗日自卫队”变成了“海防团”。他们驾驶余艘渔船往返于黄海沿线的苏、沪、鲁之间,先后参加海上战斗30多次,运输各类军需物资万余吨,成为海上“流动的仓库”“医院”“流动的游击队”……

央视拍摄的文献纪录片《红帆船》就翔实地再现了弶港“海防团”智勇抗敌的感人故事。“海防团”老兵崔广林将准备做棺材用的上等木材捐献出来制作“战船”;“孤胆英雄”孙二虎单枪匹马在弶港码头击毙日军多人,自己却毫发未损;“神兵”周海华在运输船遭遇日军巡逻艇时,将5名日本兵诱至运输船上,机智果敢地将其全部推入大海;深明大义的顾雍海将自家的4艘帆船皆无偿用来为我军运输军需物资,日寇扫荡时发现了其家中的秘密,遂用“老虎凳”“辣椒水”等手段逼其招供地下组织,可他宁死不屈……弶港“海防团”建立的海上生命线,是真实版的“51号兵站”,正如纪录片《红帆船》解说词所言“他们是我军最早的海上作战力量,他们创造了人民海军的传奇开端……”

微东台







































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儿童白癜风的饮食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dongtaizx.com/dtsxc/44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