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红色的江山永不褪色”赤峰市敖汉旗孙建东收藏毛主席瓷像余尊 苏建东,今年60岁,出生在赤峰市敖汉旗岗岗营子村。如今是敖汉旗华夏第一村古玩城内一家店铺的店主,他30多年如一日的坚持搜集并收藏毛主席瓷像及像章,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红色”收藏爱好者。如今,苏建东已经藏有余尊毛主席瓷像及近千枚毛主席像章、像片等。“我希望建一所藏品更多、更丰富的红色文化收藏馆,既是传播红色文化的过程,也是传承历史的过程,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藏品,了解过去,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让红色的江山永不褪色。”苏建东向记者说道。 70年代末开始收集藏品来自全国各地苏建东从70年代末开始收藏毛主席瓷像,到现在,他已经花了30多年的时间,谈起他收藏的初衷,苏建东回答道,自己就是那个时代的人,生在红旗下,切实的感受到如果没有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就没有人们如今的好生活。多年来,红色歌曲声声不断,毛主席的伟大形象也深深地烙在苏建东的心中。 据苏建东回忆,文革时期是毛泽东瓷像发行的高峰,他的藏品基本都是那个时期的精品。在文革时期制造毛主席瓷像的厂家遍布全国,其中最有代表性包括北方唐山的红色官窑,南方景德镇的红色官窑,以及湖南醴陵的窑厂。在苏建东的余尊毛主席瓷像中,基本涵盖了全国各地,包括内蒙古包头市、广东省佛山市、河南省禹州市禹县以及山东省文登市等等。每当他新得一尊瓷像,苏建东都感觉如获至宝,爱不释手。 拿出多年积蓄享受“淘宝”过程乐趣 在向记者回忆往事时,苏建东乐此不疲。一八九几年,已经对收藏毛主席瓷像产生深深感情的苏建东,听说通辽市有一家公社将要转给个人承包,公社仓库里的毛主席瓷像都被装在竹篓里等待处理,听到这些,苏建东十分心动,无时不刻都想去看一看。据苏建东回忆,当时家里条件并不富裕,每年几亩高粱地的收入在块钱左右。但最终,苏建东还是下定决心,拿出四、五年的积蓄,花了元打车去通辽,花了元“淘”回了自己喜爱的瓷像,虽然这让亲戚、朋友难以接受,但苏建东收藏毛主席瓷像的脚步并未停止。 年左右,敖汉旗岗岗营子公社革命委员会为奖励先进个人、集体,将著名的唐山陶瓷研究所特质的毛主席瓷像赠予了苏建东的一位朋友。苏建东介绍说:“唐山有20多个厂子烧造这个毛主席瓷像,而这个厂子最好的就是唐山陶瓷研究所。”当时,看到被赠予的那尊毛主席瓷像后,苏建东念念不忘,最终花费1元从朋友那里求回了这尊瓷像。 “有一次,我去敖汉旗宝国吐乡买回了一尊毛主席瓷像。当时,我骑着一辆破旧的摩托车,将装有毛主席瓷像的盒子绑在了后座上。在回家路上下坡路的转弯处,我不小心摔倒了。摩托车的倒车镜和车灯都摔碎了,我的胳膊也被磨出了血。勉强站起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拾起装有瓷像的盒子,还好毛主席瓷像完好无损,我也松了口气。”苏建东回忆道。 欲建红色文化博物馆 采访过程中,苏建东向记者展现了他的镇馆之宝--毛主席去延安的全身瓷像。这尊瓷像瓷质白细,毛主席面带笑容,和蔼可亲。苏建东介绍说:“这尊瓷像高度为48公分,造型美观大方,非常的精美,非常独特,至今自己还没发现有第二个这样的毛主席像。” 记者得知,成年后的苏建东在敖汉旗水电局指挥部上班,每月60块钱的工资除了支撑一家人的生活费用外,根本没有多余的钱收藏自己喜爱的瓷像。但是,对毛主席瓷像的喜爱之情在孙建东心里挥之不去,思来想去,他还是将稳定的工作辞去,干,买来一台红梅相机干起了个体生意,专门为村子里的人照相。就这样,每月元的收入不仅让苏建东的手头宽裕起来,还有了更自由的时间了解红色文化,收集毛主席瓷像。 如今,孙建东最大的愿望就是建设一个红色文化博物馆,把他的所有宝贝陈列其中,让人们前来观赏。苏建东告诉记者:“毛主席瓷像,只是红色文化的一部分,他想通过建设红色文化博物馆的一个点带动全面,弘扬革命红色教育,为大家提供一个深入了解历史,了解文化的平台。让大家充分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用前辈们的思想光芒照亮我们今天前进的方向,让后人了解那个特殊年代和我们现代生活有什么不同,如此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珍惜现在幸福生活。” 未经内蒙古晨报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本北京治疗白癜风口碑最好的医院什么原因会得白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