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属于东台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个性,唤起市民对城市的文化认同——经过两年多的时间的整理与编辑,日前,由东台市档案局杨爱国先生与文史专家李伟主编的《东台街巷风情》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东台街巷风情》一书共有41.5万字,分走进街巷、街巷往事、街巷遗韵、街巷人物、街巷民俗五个部分。书中详细记录了发生在古城名镇、长街曲巷、百年老店中的一段段传说掌故以及革命先驱、乡贤名士、普通百姓的经典故事,展现了东台的千年遗韵,体现了古镇的风土人情,再现了街巷的特色文化。 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术委员、江苏省装帧艺委会主任潘小庆先生为本书装帧设计。 难以忘怀的故乡 ——东台著名乡贤的思乡之情(代序) 故乡,故乡!每个人对于他出生的那块土地,都有着深厚的感情,更不用说当他远离家乡时对它的思念之情了!我出生在东台市的台城,从小是吃城河里的水、西乡的粮和东乡的盐长大的,因此,常想起家乡对我的哺育之恩;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也无时不萦回在我的心头! 每当回乡进入东台县境时,沿着范公堤和串场河北上,经过富安、安丰、梁垛、三灶那些从小就熟悉的地名;及至进入台城后,穿街串巷,看到那些熟悉的地点,走进我出生的玉带桥巷的那所房子,到处听到的都是一口乡音,无一不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 东台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宋时代。童年时每逢春秋佳节,都要步行到古代的海口西溪镇作“远足”旅行。那里有现在已重新修复了的唐尉迟敬德所建的海春轩古塔。这原是一座镇海塔,过去我们一向把它称为唐峰塔。到了宋代,范仲淹在这里又修建了为民造福的防海潮的范公堤。 东台这个地方也出过不少的名人学者,如北宋词人晏殊,曾在西溪作过盐官,建有“晏溪书院”。宋代大儒范仲淹也在这里作过盐官,而且写过这样的诗句:“谁道西溪小,西溪出大才。参知两丞相,皆向此间来。”到了明代,这里又是倭寇经常出没的地方,抗倭名将戚继光曾在这里打击过倭寇,在东台城东还有过抗倭名将葛曰纯的墓。到了清代,著名诗人吴嘉纪在他的《陋轩诗集》中,歌颂了东台的风土人情和描绘了盐民的疾苦。到了民国时代,东台出现了进步的新闻记者戈公振,他著有《中国报学史》等书,开创了新闻学的研究和教育……东台也是一个有革命传统的城市。20年代大革命的前后,就出现了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家。抗日战争期间,东台又是新四军的重要根据地,曾是陈毅元帅、粟裕将军工作过的地方。 东台也是有着丰富的民间文学传说的地方。一讲到西溪,我们就联想到与神话故事《天仙配》有关的美丽传说发生的地点。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广泛流传于江苏、安徽、湖北一带,但又以东台城西的西溪镇为最盛,这里的老槐树、土地庙、缫丝井、辞郎河、董永墓,从小就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记忆里。 东台又是一个渔米之乡,物产至为丰富,土特产也很多……家乡是令人难忘的! 戈宝权(著名外国文学研究家、翻译家) 年8月14日于南京 东台是我可爱的家乡。我从小在东台就接受了民间文艺的陶冶和启发。记得小的时候过年,经常看到舞龙、舞狮、花船、花担,大家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搞些节目来寄托一种希望。那时东台有个昆剧团,祖父是个票友,他经常去剧团打钗伴奏,我就去看演出。这些来自东台民间的艺术为我走上艺术道路起了很大的帮助。 我有个深刻的感受,“五四”时期东台有很多文化青年到上海、到北京,他们中有很多人,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东台的文化名人很多。这些文化人的出现与当时东台的商业发展和当时中国文化发展的大背景有着深刻的联系。当时东台有条七里长街,在苏北地区可算是商业中心,东台的经济与周边地区相比是比较发达的,没有这个经济的支撑,东台也不会有这么多文化人,形成一个有序的文化群落,我感觉到东台的文化历史深厚而丰富。 当时在东台经商的盐商、茶商在台城留下了很多有特色的住房,这些房子很珍贵,是一种文化遗产。当时这些房子很讲究文化品位,讲求一种风格,讲求一种文化积累,房子里很多作品是民间工匠和艺人们艺术的积淀。东台这段悠久的历史应让后人知道,文化资源、历史资源和自然资源都是非常宝贵的历史财富,这些是祖上留下的,也是我们留给子孙的…… 周巍峙(著名民间文艺家、人民音乐家) 年4月28日于北京 我是东台的女儿,怎能忘记家乡的情和义。家乡有这样的青少年图书馆,我应该为它添砖加瓦。 我虽然16岁就离开家乡东台参加革命,但对家乡的思念情感一直没有停止过。东台是一个亲切的词,她使我想起家,想起家乡的七里长街、鼓楼、文昌阁,想起母校、老师、同学。我们家住在台城的东街方家场,后来叫王家巷,出巷便是鼓楼大街,比较热闹,不亚于新坝彩衣街。 方家场周围有很多条清幽、雅致的小巷子,都是青砖墙、青砖地面。巷子里民居都不错,比较讲究,也包括我们家的房子。东台街上有些巷名我到现在仍记得,比如:朱进士巷、百岁巷、旗杆巷、听雨巷、葡萄巷、轿巷、竹排巷、玉带巷,还有丹桂巷,黄逸峰同志的家就住在那块,他的父亲是开木材行的。 东台城的小巷有宽有窄,有条巷子竟有七个弯子,叫七弯巷。金家墩旁边有条巷子叫裤裆巷,因为巷道的形状像条裤子,好几家有名的中医诊所都开在那儿。每条巷子都有说法,很有意思。好多小巷我也走过,虽然几十年了仍有印象。 东台名胜古迹也有不少地方。西溪古镇历史很长,历史留存有宝塔、泰山、八字桥、三贤祠,还有缫丝井呀,董永墓呀。我读中学的时候还在西溪表演过节目。 家乡的桥也多,如海道桥、马公桥、三里桥、玉带桥、林家桥等。串场河绕城而过,是连接各个盐场的古航道,东台是靠产盐和经商兴盛起来的。 现在家乡的变化当然是不一样啦,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家乡东台是个好地方。 方尼(著名女诗人) 年11月24日于上海 感谢家乡父老对我的北京市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哪里白癜风医院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