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2/2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上方"东台时空"免费订阅

  东台早在明代就有糖坊,清代中后期,台城开设的糖坊近10家,产品远销浙江、湖北、山东等省以及本省南通等地。民国12年,东台有成义兴、陈太和、姜振兴、方元太、成竹记、高复兴等6家糖坊,年产糖稀吨。清初台城有戴公益烟店,后在新桥口分设戴公盛协记烟店。清末开设薛大昌和王宝顺烟店。后在彩衣街又增加张义兴和同顺两家烟店。安丰、富安等大的集镇亦有烟店。台城有22家五洋店经营卷烟,资本最多的是台城寺街的振东五洋号。此外,台城还有豫丰昌广货号,寺街宏远号和分司街戴正和号。

早在清乾隆年间(~),就有湖广和江西运米的商船到台城下坝停泊,投行出售。东台开设的粮行(亦称陆陈行)较多,以程怡泰、陆仁和等上行为排首,其余大部分开办在台城、安丰、富安、梁垛、时堰、一仓等集镇,尤以台城为多。从嘉庆年间(~)到清末有70余家,北洋政府时期增至近百家。

旧时台城下坝大河边

清代,东台皮坊收购牛、马、羊、驴、黄鼬等皮,手工操作,硝制成革,作为皮箱、鞋底等原材料。民国时期,台城、梁垛等地均有私人经营的制革作坊。年改建东台皮革制品厂。年皮革制品厂改为皮革总厂,下设制革等三个分厂。东台镇及三仓、富安、曹撇、六灶等乡镇也办有皮鞋或皮件厂。清乾隆三十二年(),东台始用木制纺纱机制线。同治二年(),东台县知县汤寿铭亲自劝说织户来东台落户织布。同治九年(),知县欧阳锴购置织布机,教民织布,邑人曾立“衍织之碑”,颂其功绩。此后,手工木机织造土布形成行业。民国16年()台城织布坊有68家。清乾隆三十三年()东台建县,公文传递属扬州府泰州驿站,县城设置总铺,负责办理由东台沿杨公堤陆路传递公文至泰州。沿堤设有殷庄、摹云庄、八家、时堰、青蒲角、溱潼、读书址、马家堰、祝家庄、淤溪等递铺。此外,泰州、东台间尚各有快船两艘,水手4人。东台至兴化也设有递铺。清乾隆三十三年()东台商业繁荣。民国4年(),无锡庆丰纱厂、南通大生纱厂、上海申新纱厂、英商怡和洋行、班达公司在东台收购棉花。美商“美孚”、“德士古”,英商“亚细亚”,俄商“光华”等煤油公司在东台经销煤油。泰州泰来、南通复兴两家面粉厂在东台收购小麦。台城棉布业规模较大的老商号,有恒亿昌、汪恒益、庆升恒等。永泰祥、天福、复盛祥等绸缎店,主要经营绸缎呢绒和各色花布。日用百货业规模较大的商号有豫丰昌、复盛祥、隆发祥等。南货业以宏远、邵福昌、刘万顺、合顺昌规模最大,经营南北杂货。土烟业有百年老店戴公盛等。

旧时东台老街坊

清末,台城有4家浴室,至民国16年,浴室增至18爿半(西溪晏池浴室营业半年,故有18爿半之称),其他大集镇亦有浴室,数量不等,一般为2~5家。民国30年()东台沦陷后,城乡隔绝,客商往来较少,浴室不景气,澣香泉浴室被日机炸毁,明瓦卷、菊香泉二浴室被日伪军拆除。

东台典当业始于清光绪年间(~),台城及安丰、梁垛、富安等主要集镇,均设有典当。民国元年(),台城有和大、鼎泰、恒顺、恒丰、恒裕、同泰六家典当。日军入侵后,典当全部闭歇。民国35年国民党军队占据台城时,县商会开设“普益典当”,不到一年就关闭。清光绪十四年(),东台始设第一家私营钱庄,庄号元和,后陆续增设义顺、德安、裕康几家,经营存放款、兑换钱币业务。民国4年()后,台城先后开设通源、泰成、裕顺、春和、和丰、同兴、恒余、震泰祥等钱庄和通泰盐垦汇兑所。至民国13年,台城和安丰等主要集镇有钱庄30余家。

旧时东台民居

清光绪二十五年(),东台始有私人开设民信局。最早的为叶聚财民信局,后又增开何兆福、赵济元、周公茂三家,地址都在东台城马公桥至石榴巷一带。民信局为民间收寄信件、小型包裹、办理汇款,还代采办、赎当。往来地点为泰州、扬州、镇江三个中心点。清光绪二十六年(),东台俞道生奉命创办商铺代办所,后改为二等邮局。东台邮局始在寺街,后迁新盛街,并于三里桥东、西各设一处邮柜,在安丰、梁垛、富安、栟茶设代办所。开办邮务有:收寄平信、快信、挂号信、明信片、汇兑、包裹等。民国19年在刘庄、溱潼、安丰、栟茶设三等邮局。清末民初境内有糟坊家。时堰嵇家楼一带有40多家糟坊酿酒。台城各酒店以经营时堰酒为主。高邮人张建盛在台城开设“张二房酒店”,专门酿制和经营陈皮酒,成为久享盛誉的特产。民国3年台城22家油酒酱业。民国18年工商部在上海举办中华国货展览会,东台彭泰和酱园店送展的木瓜酒获二等奖。民国9年,东台有照相馆三四家,均为私营,不久停业。民国20年,月江照相馆开始营业,规模大,技术好,远近闻名。民国22年相继开业的照相馆有:友莲、良友、东光、予也。民国前后,东台服务业十分发达,新增旅馆、理发、浴室、照相等新兴行业,同时也涌现出一大批老字号,后因战争及“文化大革命”影响,一些老字号逐渐淡出历史舞台。民国初期,东台旅馆业较发达,台城有28家旅社,规模较大的有新东、大方、有斐、谦泰、宁台、东来、大东等。

旧时新桥浴室

东台建筑业历史悠久。清末,台城有木瓦工余人,分为东台“协成会”和何垛“庆福会”两民间组织。民国16年(),台城木瓦工发展到多人,安丰、梁垛、富安、时堰等集镇,一般都有一二十名木瓦工,除木瓦工外,还有草匠、石匠、雕匠等。堤东地区历史上多为草房,故以草匠居多。富安陈义兴生产的割草刀,用钢讲究,刀口锋利,每磨一次能割草斤,远近闻名。该镇恒兴茂冶坊有多年历史,按水旱田不同需要,年产犁头万只,畅销本地和外县。西溪一带犁木业有数百年历史,民初有多条犁木船,流动于本地和高邮、宝应、泰县、兴化等水网地区,很受农家欢迎。

民国4~11年(~),在老政区沿海,南起鲫鱼港,北至斗龙港,先后办起大赉(新街镇)、大丰、泰源(新农乡和弶港农场)、东兴(新曹乡和新曹农场)、通济、华泰、遂济、通遂、裕华9家盐垦公司。后派生出大赉南区、成丰垦区、商记垦团、大生泰恒棉场等10个小规模的垦植单位。民国2年(),上海人姚详堂在东台招股筹建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民国6年,该公司售给南通张謇,更名为东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民国16年,安丰人周润生等4人集资1.5万元,购25马力柴油机和20千瓦发电机各1台,在安丰镇太平桥河西建益丰电气有限公司。民国17年4月开始发电。

民国时期的东台

民国4年()初,东台县商会为沟通各地商情,集资2元创办电报,线路接通海安,与上海、江宁通报。民国4年()秋,设东台电报局,直属交通部,称交通部东台电报局。民国23年10月,部令与邮局合并。民国27年日军入侵,电报局设备毁于战火。东台盛产水稻。民国7年(),富安人崔叔候创办达富米厂。民国13年,台城钱雨臣创办裕东机米厂。民国16年以后,台城、西溪、安丰、富安、时堰各集镇开设机米厂,取代了手工操作的砻坊。民国23年,全县有机米厂40家(其中一部分兼营榨油)。使用动力最大的为西溪王复庆油米厂。民国19年(),台城私商陈永生独家经营煤炭。初期因煤炭货源少,主要经营木炭,后逐渐改为经营煤炭。以后增设元盛大、东新生、张洪昌、利生、永记等五家铁炭行。货源来自镇江,有时也直接到山东枣庄煤矿进货,但数量较少。民国时期,东台个体手工屠宰(肉铺)遍布城乡。城镇有牛坊宰牛、熏烧宰羊、腌制肉食品,著名的有东台“杨五香肠”。年,建立国营食品加工厂,屠宰猪、牛、羊,并腌制咸肉、蛋品。年,原烟丝加工厂转产改为肉制品厂,恢复生产传统产品——“杨五香肠”。

民国期间,东台前店后坊的茶食业遍布各集镇,手工制作糕点糖果。台城有百年老店回民鼎升馆和制作“淮扬茶食”的稻香村茶食店,以香、甜、酥、脆称著。年台城下放回迁人员手工生产失传20多年的传统糖果。年“三福牌”寸金糖获江苏省优质产品荣誉证书。民国,东台各集镇均有前店后坊的酱园。年台城14家酱园组成东台联营酱厂,生产50余种酱醋制品。年虾籽腐乳、白腐乳被评为优质产品。年“海东牌”白抽酱油获国家商业部优质产品奖。年“海东牌”虾籽酱油获江苏省商业厅优秀产品奖,“铃竹牌”盐水蘑菇获江苏省优质产品奖。东台雕塑、镂刻、版画、刺绣、剪花等美术工艺,历史悠久。民国期间,因战事频仍,许多传统技艺日渐失传或消失。新中国成立后,工艺美术业得到恢复和发展。工艺美术企业有地毯总厂、刺绣厂、日用工艺品厂、工艺品总厂,及三仓、八里、弶港、许河、安丰、溱东、富安等乡镇办工艺厂、刺绣厂。

新中国成立之初开办的东台均益南北货商店

清末民初,台城少数书店兼营手工书写,石印印刷。民国5年()始有圆盘机铅印。民国16年后,始用平台印刷机印刷期刊、报纸、税单和票证等。民国29年,台城印刷业发展到25家,计有圆盘机19台,平台机7台。安丰、富安等集镇也开设了一两家印刷店。年建立地方国营东台印刷厂。民国初年,东台有手工“成衣铺”多家,称裁缝店,多为夫妻店或带一二个徒弟。民国3年(),台城平民工艺厂始用缝纫机,传授缝纫裁剪工艺。民国20年,服装店发展到20余家,大店一般有缝纫机五六台,小店有一二台,均为来料加工。年城镇个体缝纫业参加合作社组的有人。民国期间,有收购废旧物品的行业称“荒货”业。收购的品种有废布、皮、毛骨、废铁、铜、锡等。民国26年(),荒货业较发达,台城就有6家,以赵复兴、孔正兴两家规模最大。民国26年后,荒货业发展缓慢,民国35年有所好转,至民国37年,已发展到12家。民国初年,台城有10家木行。民国20年(),全县木业发展到多家,台城有28家。台城资金较多的木行有潘同兴、朱公盛、王恒茂、黄安记等。木材除供应东台城乡外,并销住海安、泰县、兴化与东台邻近的乡镇,主要用于建房、制造农具和造船。后因战乱,至解放前夕,台城木行仅剩5家。民国时期,台城元生大、东新生等10多家铁炭行,经营煤炭、生铁、熟铁。这些商号从镇江进货,销给东台的冶坊、铁铺,制造农具和其他用具。每年销售生熟铁多吨。此外,台城还有4家冶锡作坊,收购废锡,冶炼浇铸成锡锭,除零星供应台城铜锡店外,大宗销给上海荣泰锡行。清代,药业以中草药为主,品种达数百种之多。东台的中药材通常由镇江、泰州、南通、上海的药材行购进。台城较著名的药材行有朱炳记、阜康和、东延龄堂。所收购中药材,供应本地并转销外地。民国22年(),每年外销龙胆草20多吨,夏枯草10多吨,地骨皮1吨多,白苏子2.5吨,皮硝50多吨。

彩衣街(新坝大街)上的药房

民国时期,全县有中药店铺六七十家经营中药材,其中台城21家,以裕生、裕德昌、种善堂较著名。此外,清末台城天主教徒吕子纯开设华洋大药房,经营西药。民国期间先后开设的西药房有亚洲、济华堂、福音等6家。各集镇由洋广货店经销西药,也有的中药铺设西药柜,兼售西药。民国2年(),上海人姚详堂在东台招股筹建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耗资5万元,在玉带桥南建厂。民国6年,该公司售给南通张謇,更名为东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民国18年,改称东耀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民国16年,安丰人周润生等4人在安丰镇太平桥河西建益丰电气有限公司。民国20年后,官办的中国、交通、江苏农民、上海商业储蓄等银行在东台开设分支机构。日伪统治期间,汉奸、伪县长吕景颜等人合资开设永大钱庄,随后又有一些人开设了保余、福和、协康、益东、裕东、泰隆等13家钱庄。日本投降后,台城复业和新设的有通泰、元和、通裕、阜东钱庄和盐垦汇兑所。

东台均益南北货商店

东台饮食业历来发达,名店甚多。清末民初,全县有茶馆(饭店)、熟食店多家。台城开业较早的茶馆有万复兴、听雨楼、一品香、张复盛、俞复兴、太平园、兴汉馆等。新中国成立后,成立新华、新东、复兴、大众、三元酒家、云兴饭店、留香饭店、经济饭店、春泉饭店、杨天记饭店。东台城依水而筑,城内澡堂也特别多,有十八家之多,和数十家大小不同的茶馆、客栈支撑着古时市面繁华。不少澡堂店名离不“泉”字,隐含“水”的意蕴:“乐泉”、“丽泉”、“金泉”、“干香泉”、“鞠香泉”、“第一泉”,还有“曲江”、“浴沂”、“菊花潭”、“东浴兰”、“浴春池”等。受社会潮流影响,辛亥革命后东台茶馆店名带有“光复”色彩:“万复兴”、“俞复兴”、“太平园”、“如意馆”、“张复盛”、“兴汉馆”。上世纪三十年代,茶馆取名十分“时尚”:“红兰别墅”、“桐花小筑”、“占春”、“宜春”、“顽意帐”、“一品香”、“大众”、“留香”、“经济”。民国30年()东台沦陷后,城乡隔绝,客商往来较少,旅馆业衰落,浴室业也不景气,澣香泉浴室被日机炸毁,明瓦卷、菊香泉二浴室被日伪军拆除。日本投降后,旅馆业一度畸形发展,民国37年()统计,旅馆业有43家。浴室业长期未恢复,台城解放前夕,只有浴室14家。

庆祝东台解放

年,县饮服公司筹建东台饭店,建起二层楼客房两幢,经营旅客住宿客饭业务。进入80年代,旅馆业除国营专业企业外,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开设宾馆和招待所,各项设施向高档发展。市政府设有第一、第二两个招待所,第一招待所内设有宾馆。一些乡镇也设有招待所、饭店,床位几张到几十张不等。年,扩建曲江浴室,建成了女子浴室。年,为了解决妇女洗澡的困难,又在新东路望海桥西新建妇女浴室,设座位多个,有盆浴和淋浴,规模之大,设备之全,为苏北所罕见。安丰、富安、梁垛、时堰、三仓等集镇都有浴室,但营业不正常,属乡镇商业公司领导。东台酿酒历史悠久,产品有老白酒,50°、60°东塔曲酒,50°、60°粮食白酒,陈皮酒以及桂花酒、薄荷酒、茵陈酒、临海曲酒等10多个品种。年成立地方国营东台陈皮酒厂,主要生产传统名产“陈皮酒”和各种低度配制酒。80年代以来,乡镇工业办起8个饮料厂,生产矿泉柠檬桔子酒和汽水、饮料。

◆来源:西祠胡同(轻选绿叶)

◆互动信箱:jsdtsb

.







































湖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几级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dongtaizx.com/dtsxc/155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