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3/3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安丰,寓意安乐丰足。因为寓意吉祥,古人常常以之为地名。名为安丰的村镇,单江苏就有三个,分别在东台市、兴化市、宝应市,并按其所在方位,分别俗称其南安丰、北安丰、西安丰。原来我就知道邻县东台有个安丰,后来知道北边的兴化市也有个同名同姓的安丰,前几天一个文史研究群里的朋友告诉我,除了南北安丰之外,宝应市也有一个安丰,我这才知道我们苏北还有个西安丰。

东台的安丰认识最早,而且去游览过。

四十年前,我在水乡仇湖与动态接壤的一座乡村初中教书,那里就与安丰一河之隔,班里一个女孩子在我周末回不了家的时候,带我去过东台的安丰,对那里的风土人情有所了解。40年后,大约是前年秋末冬初时节,我又骑车沿着过去走过的路,专程前往安丰古镇进行过一次探访。关于那一次探访,我专门写了文章发在我的百家号上。

在冬日的阳光下,一个人骑了车,从海安出发,经海安大公的常河、马舍,墩头的仇湖,进入盐城市的东台市,游览了安丰古镇上的老街。

安丰古镇,据考证,始建于唐开元元年(公元年),初名小陶浦,亦名东陶。“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

何以“陶”名?有人考证,陶初应为“淘”。此地成陆于汉代,因经常受到海潮侵袭,大浪淘淘,地处东方,故名“东淘”。薛仁贵征东,清剿倭寇及海匪,借此地筑水系八卦阵,训练官兵。大军驻扎,无意之中带动当地经济,为日后此地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公元年(南唐升元元年),东台设置海陵监(专司盐务管理),监管南北八大盐场,此地始为“小淘场”,亦称小淘浦。场,制晒海盐之所通称。宋范仲淹(时任西溪盐仓监),与相关官员一起率领民众合力修筑了一条长达百余公里的捍海大堤。后人为感念范仲淹的修堤捍海之功,称该海堤为“范公堤”。

捍海长堤建成后,水患年年有,大潮淹死人的悲剧得到控制,让饱受水患侵害的盐民得以安居乐业,从此可以食足衣丰,“东淘”遂改名为“安丰”。明代安丰是闻名天下的大盐场淮南中十场之一。制盐贩盐所得,用于安家置业,兴建屋舍,安丰街由此逐渐开始兴盛,鼎盛时期,号称有七里长街,酒肆茶楼,珠宝布庄,勾栏瓦舍,一应俱全。现在,我们看到的安丰老街基本就是明清时期建造的。

从镇上的公路向南(方向拿不准,我是路痴,陌生地旅行基本没有方向感),经过一个牌坊式门楼,往里走,就是老街了。牌楼上的“东淘古南街”几个字金色篆书,颇有古意。“淘”用的是三点水的淘,而非耳朵旁的“陶”。如果不做点功课,猛一下看到,还理解不了。不如就用安丰两个字,既通俗大气,又如意吉祥。

老街,窄窄的一条街道,宽不过三四米,总长大约百米。两边都是明清式样的老房子,青砖小瓦,细看,都是经过更新改造的,不少房子纯粹就是后来的仿建。街道上,中间是花岗岩石板,藏于石板下的是下水道。目测石板长一米左右,宽不足半米。石板两边铺的是青砖,横身侧铺,看上去也是现代人按老工艺铺就。从石板的铺筑,就可以看出安丰老街不及海安老街的繁华,海安老街的中大街,是两块石板横排。即便是人口不算稠密的西大街,也是一横两竖三块石板。

老街有若干条小巷子,宛若一只蜈蚣,有大大小小延伸出去的脚。巷子里住着烟火人家,偶尔还能看到生火做饭的炊烟。因为有小巷人家在,老街无法封闭管理,只能完全开放。只好在几个景点收费,这反而阻碍了游客的参观兴趣。一张门票进来,随意参观,反而更好。

老街的两边都是店铺或游览景点,可能受疫情影响,有些店铺关门歇业了。有些店铺可能只有晚上经营。还有些地方,任人参观,并没有人看护值守。这样一来,店铺的热闹程度就不足了。可能是涉及污水烟气排放的难题,街上的饮食店几乎看不到,只有一间烧饼店,生意还不错。这样吃喝玩购,很难协调起来。一条老街,基本上就是纯玩纯游览。

可以游览的店铺不少,有几间很有特色,成本也不高,很有些看头。毛主席像章陈列馆,千百枚领袖像章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对红色年代的记忆。还有烟标馆。大多数烟标,烟民都没见过。能认识十几、二十个以上的绝对是顶级老烟民。我们小时候常常把烟盒叠起来玩,有意收藏的不多。还有就是搪瓷品馆。搪瓷的东西曾经是我们的日常用品,脸盆,饭盆,托盘,全都是搪瓷的。不知为什么一下子就绝迹了,现在作为藏品看一看,倒也是一件趣事。

还有一个麦秸画的展馆,制作精细,巧夺天工,栩栩如生,就是不知道这么好看的画能保藏多久。

因为喜欢小工艺,还参观了一个壶馆。有很多古色古香的茶壶,酒壶,水壶,甚至还有几只虎子壶(尿壶,也称夜壶)。但看起来品相一般,缺少顶尖极品。

老街的最南端是串场河,这也是老街的源。正是因为将淮南中十场串联起来,运盐方便,推动了长江以北滨海一带的漕运交通,才有了串场河。也正是因为串场河,才有了逐水源而聚居的安丰街。所以,老街临串场河的一端,也有一个牌坊式建筑,上书“天下和盐”四个大字,两边各书“崇宁”“尚义”两字。砖砌的台阶一直通向串场河水面。河水缓缓地从台阶前流过,不问繁华,也不弃贫寒。阅尽人世沧桑,只管哺育生民、灌溉农田。东台人民把这条流淌了千百年的运河尊做为他们的母亲河。

文章发出去之后,有热心的网友与我私信,热心指出文字里的文史错误,并告诉我安丰,不止东台市有,与之联系比较密切的还有兴化的北安丰。曾经也想去走一走,因为距离远,总也没去成。

兴化市的安丰镇,也是一座始建于唐朝中期的历史文化古镇,史称“兴东福地”。明隆庆六年(公元年)至万历三年(公元年),兴化知县李安仁因对安丰镇的建设与发展有功,为纪念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业绩,故又称安丰为安仁乡。如今的兴化市安丰镇是年度全国重点镇之一,同时也是江苏省重点镇,泰州市重点小城镇。

位于宝应市的安丰镇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古镇,据说古镇现址早在西汉时就有村民聚集居住形成一定规模的村庄,这样算来,宝应的安丰镇已有数千年历史了。相传吴王刘濞曾驻兵、屯粮于此,取“平安”、“丰收”之意,故名安丰。与东台安丰一样,宝应安丰镇也是革命老区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革命先烈的足迹。宝应的安丰镇传承发扬了丰厚的人文传统,素有“文体之乡”的美誉。每逢喜庆节日,全镇十多支舞龙队狂舞金龙,有莲厢、踩高跷等活动助兴,该镇舞龙队曾代表扬州市组队参加全省舞龙大赛。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八,该镇还举办一年一度的水晶节暨都天庙文化商会。先后被江苏省命名为“群众体育先进镇”、“群众文化先进乡镇”、“科技先进乡镇”。

三座古镇,相距不远,过去出行不远,都是附近乡民,也弄得清。交通发达之后,人员往来频繁,同名同姓同居苏北的三座古镇极易混淆。因此,民国十七年(年),由官方确定,按方位将兴化的安丰改称北安丰:东台的安丰改称南安丰,宝应的安丰改称西安丰,以示区别。

苏北三安丰,文化各不同。建镇有先后,民安粮食丰。

在苏北不大的地方,三座安丰古镇,足见苏北地区对中华文明史的贡献不可小觑。

有意思的是,笔者写作此文时,请教万能的度娘,发现,这安丰镇不仅我苏大强有,隔壁徽大妈也有同名兄弟。

安徽的安丰镇隶属于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地处寿县中南部。安徽安丰镇的名字是因安丰县而来,建镇历史不详。#人生感悟#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dongtaizx.com/dtsxc/1405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