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3/19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百年来,我们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百年来,我们党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百年来,我们党创造辉煌开辟未来。抚今追昔,在百年华彩乐章中,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每一个历史,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即日起,江苏省东台市融媒体中心推出《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红色档案》系列报道,讲述东台红色故事,弘扬敢为人先的革命精神,激发广大干部群众铭记党的历史,焕发拼搏精神、奋力开启新局,续写更加灿烂的辉煌。

一棵“将军树”万古铁军魂

校园书声漫,枝头春意深。在富腾学校校园里,生长着一棵黄杨老树。树高两米多,枝青叶绿,葱茏茂盛。树前一块巨石上镌刻着“将军树”三个红色大字。之所以叫“将军树”,源于抗日战争时期,粟裕将军与东台人民的一段军民鱼水故事。

崔平是“将军树”的第三代管护人。3月24日,她的丈夫王世超和记者一同来到现场,在将军树下讲述那段传奇故事。

年初的一天,在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三仓地区,时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的粟裕来到老乡陈子群家中开会,警卫员将马拴在门前一棵枇杷树下。待粟裕开完会准备出发时,发现马把枇杷树皮啃了个精光。粟裕很是抱歉,当即拿出钱来赔偿。陈子群说:“新四军为我们打鬼子,身家性命都不顾,我的一棵树又算什么,明年再栽一棵就是了。”“损坏东西要赔偿,这是我们新四军的规矩。”粟裕愧疚地说,“无论如何,我一定再给你补栽一棵!”由于当时买不到枇杷树苗,粟裕只好买了一棵黄杨树苗,在陈子群家门前亲手栽下。“将军赔树”的故事一时传为佳话。

此后,陈子群对这棵黄杨精心呵护,生怕有什么闪失。待自己生命走到尽头,陈子群心里放不下黄杨,临终前,将这棵树托给邻居王先才管护。王先才正是崔平的父亲、王世超的岳父。管护“将军树”45年间,王先才从未向他人提及黄杨树的故事,直到自己年过八旬无力继续守护,才把在台城的王世超夫妇喊回家中,向他们移交一件“宝贝”。女儿女婿这才知道父辈这棵“爱树”的来历,并当起第三代管护人,将管护将军树的责任延续下去。

出于对“将军树”的保护,几十年来,王先才对相关情况只字不提,“将军树”后来的去向也鲜为人知。曾有知情人想花元,找王先才买一根“将军树”的树枝留作纪念;还有人相中这棵树,要出高价购买,均被王先才拒绝了。数次搬家,王先才都把这棵树带在身边,家在何处,树到何处。为把移栽的伤害降到最低,起挖树根要比普通树木留土更多,移栽树木整体重量也就更重。年,因王世超夫妇工作原因,这棵黄杨随迁至台城富腾园,动用的是一辆5吨载重的卡车。王世超知道,岳父守护的,不单是一棵黄杨树,更是粟裕将军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崔平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施肥、整枝、浇水,精心管护。即便这样,王先才还是放心不下。树木移一次伤一次,将军树在台城定居后,有阵子停止了生长。父女俩想尽办法,在树周挖一圈沟,方便多余水分排出;结果季节摘掉部分果实,防止营养过度流失,好不容易才让树木恢复生长。此后,年岁已高的王先才仍然坚持至少每年一次来台城看“将军树”,并悉心叮嘱女儿管护事宜。

“将军树”的由来和传承故事越传越远。粟裕将军后代、北上广等地的新四军老战士及后代都先后专程前来瞻仰。年,粟裕将军诞辰一百周年活动,崔平和王世超受邀赴京参加。王世超依然完好保存着当时的入场券和珍贵相片。因这一棵黄杨,远隔万里的后辈们联结在一起;也因这一棵黄杨,粟裕将军的铁军纪律、共产党人的优良品质在时间长河里绵延传承,不断发扬光大。

如今的“将军树”,矗立在校园一角,由园林专人负责管护。它与教学楼为邻,伴随着朗朗书声,生生不息。“将军树”不仅扎根在东台大地上,更扎根于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dongtaizx.com/dtsxc/1391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