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2/1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商南县位于陕西东南隅、鄂豫陕三省八县结合部,总面积平方公里。全县辖一个街道办、9个镇,个行政村、23个社区,总人口24.6万人。现有的各乡镇地名主要是以山川河流等地理地貌命名,也有以名胜、标志性建筑、民俗风情、风土人情等概括而成。

一、商南县。《郡县释名》陕西卷上:“曰商南者,在商州之南也。”汉为商县地。北魏景明元年(年)析商县地于今皂角铺置南商县,取商县、商山之南之意而名,并于县置苌和郡。北周天和六年(年)之前改苌和郡为慎政郡。隋开皇四年(公元年)撤销郡、县建置,并入商县为上洛县地。唐属山南道,宋属京西南路,金为上洛县地。元归奉元路,为商州地。明成化十三年(年)于旧址二次置商南县,十七年治今城关镇,属商州。年属关中道。年直属省。年5月属商洛专区。年属商洛地区。年至今属商洛市管辖。

商南别称鹿城,因秦末汉初商山四皓(甪里先生、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之一甪(lù)里先生,名周术,曾在县北双巅峰上隐居,山顶极像一对鹿角,而商南县山岭河谷是野生动物鹿的栖息地,便以“鹿”谐“甪”,命名为鹿城。

二、城关街道办事处。原名层峰镇、城关镇,位于商南县东北部。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前身龙泉镇可追溯到公元前-年的秦代。面积.6平方千米,街道办事处辖16个行政村和6个社区,耕地面积亩,土地面积.3平方公里,总人口10.5万人。县河、西合铁路、沪陕高速、国道过境。名胜古迹有层峰驿遗址、双峰(塝峰)。有国家级生态农业游示范村-任家沟生态旅游度假园、鹿城公园、文化广场、天鹿酒店、老西街、县河水库、峙沟观音寺等。

公元年建南商县时镇所在地位于层峰驿(今皂角铺),驿东北隅有一高山,两峰并峙,名双峰,亦名“双尖”“舶峰”、骆驼峰、双巅,驿名因双峰而得。层峰驿,在今商南县皂角铺。韩愈于唐元和十四年(公元年)因上表“迎佛骨”一事被贬为潮州刺史,他的四女儿挐12岁卧病在床,行至此驿,是年二月二日“死于穷山”,葬在路南边的山脚下。《昌黎先生集》卷三十五《女挐圹铭》追记:“愈既行,有司以罪人家不可留京师,迫遣之。女挐年十二,病在席。既惊痛与其父诀,又舆致走道撼顿,失食饮节,死于商南层峰驿。”次年在返回长安时行至此,写《题层峰驿梁》诗序云:“去岁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蒙恩还朝,过其墓,留题驿梁。”当地人民在韩女墓旁刈茅建亭,称“韩文公亭”,春秋设祭。年县城迁至沐水(今县河)西(今镇址)设层峰镇,年8月解放初,撤销层峰镇,新设城关区。年,归属城关公社。年,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设立城关镇。

为何叫城关。一个县的治所(就是政府所在地)通常都设在比较大的居民集中地,古代的时候,通常在县治所的地方修筑城墙,有的还在外围修筑郭(外城墙)。由于进出县城必须通过城门(关),所以人们习惯把县城所在的地方叫城关。

至于层峰驿为何叫皂角铺,相传明末农民革命军领袖李自成,在潼关南塬大战失利,转移到商洛山之后,曾命大将刘宗敏在此垒炉设铺,指挥铁匠在此锻制盔甲兵器,因谐“造”为“皂”,谐“甲”为“角”而名皂角铺;又传,在古驿站东头有一株古皂角树,树围8尺,高约5丈,树龄约四五百年,故因此树而得名。

根据陕民发[]57号、陕民发[]9号、商政民发[]15号文件,撤销城关镇,设立城关街道,街道办事处驻长新路社区。

东岗:原区公所名、公社名。驻地东岗,原东岗区辖县河流域的曹营、五里铺、党马、张家岗、徐家店5个乡、治所在县城东岗校场沟口。因座落在县河东侧的黄土垣上,故得其名。由于河水连年冲涮,河道逐年下降,东岗就象一座拦河大坝,高出县河道80米左右。

张家岗:原公社、乡名。位于商南县城南部。驻地三角池,距县城8公里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曾以驻地三角池命名三角池乡;年归辖城关公社设三角池管区;年成立三角池人民公社;年因《商南县张家岗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推行山地包工的经验》一文,经毛泽东主席年12月27日圈阅后,收入他为之作序,中共中央办公厅编篡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该文全面介绍了张家岗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山地耕作上实行包工包产,定额计酬的办法,提高了社员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这一经验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充分肯定,被作为全国农业合作化先进经验之一,在全国推广。根据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报经上级批准,更名为张家岗公社;年改建为张家岗乡。

曹营:原公社名、乡名。位于商南县境北部,县河源头及上游地区,治所两岔河,距县城8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乡,年人民公社化时为曹营管理区;年成立曹营公社;年建立曹营乡,属东岗区管辖。全乡辖5个村,64个自然村,总面积93.25平方公里,境内山大沟深,沟壑纵横,最高山峰双尖海拔高达.5米,气候比较寒冷,雨量充沛。据传多年前,曹营由此北去中原,修了一座高台,为招兵募马在此扎营,故得名至今。

党马:原乡名,位于县城西部。驻地郭家村,距县城3.5公里。年7月始设乡治。境内有韩愈亡女墓、文公亭、御带石、老君山等古迹和捉马沟水库。因辖区五里牌村有个党马店(挡马店)而名,挡马店的地名来历祥见“三马故事”。

五里铺:原乡名,原五里铺乡位于县城东部,驻地五里铺村,距县城2.5公里。年7月设乡治、辖4个村.32个村民小组。因地处县城以东五华里而名。

三、清油河镇。清油河镇位于商南县北部,清油河西岸。镇政府驻清油河村,距县城15千米。主要河流有清油河、双沟、油坪沟。清油河在“五代”以前,原名叫“柳林河”,系以其街外河边十里柳林而得名。境内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有后湾秦岭美丽乡村及待开发的玉皇山省级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

五代后期,宋朝开国元勋郑子明曾在此住,时以打油卖油为生;因他打出来的油清香明亮而远近闻名,故此,人们便将柳林河改名为“清油河”。郑子明:姓郑,名恩,号子明、乳名黑娃;自小父母双亡,十多岁时只身来此,以打油卖油为生。他在这里与赵匡胤相遇,同赵匡胤、柴荣三结义又和陶三春不打不成交而定下了终身,流传下了“倒挂油”、“京娘洞”与赵匡胤千里送京娘、清油河与“三马”地等故事。

“清油河”在秦、汉时期,便是“武关古道”上的一座名街,历朝历代皆在此设有“驿站”名“青云驿”,是武关外第一驿,位于商南境内。距长安里。雍陶《路中问程知欲达青云驿》诗云:“苍黄负谴走商颜,保得微躬出武关。今夜青云驿前月,伴吟应到落西山。”

四、富水镇。富水镇是陕西东大门,距县城10公里,与河南省西峡县、卢氏县接壤。全镇辖富水街、谢家店、桑树村、黄土凸、沐河、茶坊、马家沟、王家庄、洋淇、王家楼、黑漆河、赤地、湖田、油坊岭、龙窝、黄柏16个行政村,个村民小组,户,总人口人,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

富水是历史名镇,富水古镇之“古”源于多年前周王朝古鄀国的旧址,时称“阳城驿”,后来成为秦楚的分界,西汉称富水为“汉王城”,“阳城驿”是官衙传递信息之驿站,商贾云集之名镇。据县志记载,富水前身为自北镇,古有阳城驿,唐德宗时避司业阳城姓讳而改名富水驿,清代改为“富水关”,明清两代均在富水设立巡检司。其含义是,富水东西二河相序南流,取水源丰富之义。汉朝曾形成十里长街繁华景象。出富水驿即进入河南省境,其沿途亦设有诸多驿站。它们分别是商於驿、临湍驿、官军驿、曲河驿和南阳驿。

公元年,唐代大诗人元稹由东台(今河南洛阳)御史贬为江陵(今湖北江陵)士曹参军,3月20日至商南层峰驿(今皂角铺),在驿馆歇宿一晚,他面对往事,独对孤灯,彻夜不眠,写下一首长篇古体诗《阳城驿》,抒发内心的悲凉,当即寄给了长安的挚友白居易。唐长庆二年(公元年)8月,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第三次踏上武关道,在富水写下《宿阳城驿对月》的著名诗篇,诗曰:亲故寻回驾,妻孥未出关;凤凰池上月,送我过商山。唐开成四年(公元年)春,晚唐大诗人杜牧由宣州赴京任右补阙史馆修撰时,途经富水时顿生感慨,赋七律《商山富水驿》:益戆由来未觉贤,终须南去吊湘川。当时物议朱云小,后代声华白日悬。邪佞每思当面唾,清贫长欠一杯钱。驿名不合轻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

北宋淳化二年(公元年)9月,诗人王禹偁被贬任商州团练副使时,到过阳城驿,留下《不见富水驿》的五十句长诗。清朝诗人许宸路过富水时写下《富水夹云》的名篇。秦二世二年(公元前年),汉王刘邦同霸王项羽争进关中,欲夺天下,刘邦纳张良计,挥兵阳城驿,抢占地势险要的富水关口,并在此筑城扎寨,屯兵养马,养精蓄锐,富水因之称“汉王城”。刘邦初入富水时,登富水西分水岭北望军,后人在山顶建楼,名“望军楼”。刘邦因抢先占领了富水这一险要关口,赢得了先机,尔后进武关、越秦岭、占关中,最终取得全面胜利,建立西汉王朝。西汉时期,富水形成了十里长街、人烟阜盛的繁荣景象。

境内自然风光秀美,人文景观历史沉淀深厚,古有李自成屯兵娶妻生子而得名的生龙寨,今有新兴的茶坊泉茗旅游度假区,为“出豫入陕第一镇”。

龙窝:原公社名、乡名。位于商南县东北部。原公社驻地位于县城13公里处油坊岭。在油坊岭西3公里处,有一奇特地形,居民集中。村内有一深潭,碧水清溪,潭侧3小山,形若蛟龙,头似伸进潭内卧饮潭水,其状十分逼真,故自清乾隆五年得名龙窝,远近闻名。

五、青山镇。青山镇位于商南县东南部,东与湘河镇、河南西坪镇相接,西与城关镇相连,南与过风楼镇接壤,北与富水镇毗邻,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镇政府驻地青山街,距县城18公里。全镇辖5个村,1个社区,96个村民小组,户,人。因境内多山,青山为主峰。海拔米。青山河由东向西穿越6个村,汇入丹江。据县志记载:城南四十里,叠障一色,望之翠然,经冬夏不改,故名青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设青山乡。年归辖富水公社,设青山管区。年成立青山人民公社。年建立青山乡政府。镇驻地青山街头有北宋理学家邵雍手植柳树1株,至今根深叶茂,人称“尧夫柳”。街南狮子峰上有大型钟乳石溶洞一处,深不可测,尚未开发。

青山镇境内群山相连,河流密布,资源丰富。二零七主峰海拔.5米,是商南县城周第三高山。河流有丹江、青山河、新庙河、吉亭河,矿产资源丰富,金红石储量居全国第一,水晶储量居亚洲首位,素有“水晶之乡”之美誉,铁矿、石灰石、钾长石藏量巨大,品位高,且有很高的开采价值。境内青山、笔峰山、朝阳洞、尧夫柳,数景融聚,列为商南县八景之一,清乾隆十二年,首创商南县之“青山书院”,为商南教育事业的发源地,峻峰高耸,壁立万仞,设青山天然屏障,苍翠吐瑞,霞蔚云蒸,添文笔地灵胜景。怪石溶洞,茂林修竹,奇花异草,珍禽异兽,天设自然,分外引人入胜,临登绝顶,更是一览众山小,方圆百里尽收眼底,令人赏心悦目,来客流连忘返。

新庙。原公社名、乡名。位于商南县东南部,驻地新庙村,距县城34公里处。新庙村早年有一老庙宇,居民迁入后俗称“破庙”,相传清顺治年间(公元—)一州官从此路过,问及何地,村民如实相告,州官听后不依为然道作“欠佳不吉,为何不称新庙。”由此流传,沿用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驻地新庙村命名成立乡政府;年归辖富水公社,称新庙管区;年成立新庙人民公社;年建立新庙乡政府。辖5个村,41个自然村,境内有水晶矿(已开采)和大型金红石原生矿床。

六、试马镇。试马镇位于商南县城以西12公里,土地面积.1平方公里,国道和西合铁路穿镇而过,交通便利。下辖12个行政村个村民小组。年底有农业人口户人。建国初设试马乡;年人民公社化时成立试马公社;年由县政府命名为试马镇。驻地试马寨,现存的“九岩寨”、“中寨”、“土寨”遗址,呈品字开形排列,危崖高耸,居高临下。在试马河中游修有水库1座,建有上苍乐园。生态资源得天独厚,水库上游有奇山、秀水、莽林、岩洞、古藤为主的上苍坊森林公园,内有妖魔洞、上苍古寨等。下游有秦岭美丽乡村荆家河村。试马寨李氏,系明朝洪武年间从山西大槐树迁入试马后,发展而成的名门望族,明末族人集资白银余两,建起了占地4亩,房屋30余间的李氏祠堂。试马社火为商南县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千年古镇试马寨与“三马地”的传说。相传,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与陈抟老祖下棋输掉华山后,单人独骑,走蓝田,翻秦岭,沿商於古道东行,出武关,至清油河,与郑恩相识,结拜为兄弟,在经历打瓜园喜剧后,成就了郑恩与陶三春的姻缘。郑恩辞别陶三春之时,陶三春赠与郑恩乌驹宝马一匹,赵匡胤遂与郑恩结伴而行。时值盛夏,两人东行10余里,至一村寨,口渴难耐,见路边一茶馆,两人便下马畅饮一通。再次出发时,匡胤见郑恩所骑乌驹宝马高大威猛,便欲试骑,不想刚骑上马背,马儿认生,高扬前蹄,将匡胤掀翻在地,并一溜烟向东奔去。稍顷,跑出20余里,此时,恰遇一迎亲队伍,马儿被挡,无路可走,便又调头向西,再行10里,被随后赶到的赵匡胤与郑恩捉住。

在随后的10余年里,赵匡胤与郑恩先是扶佐柴荣登上帝位,后又历经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当上宋朝开国皇帝,结束了中国60多年南北分裂的局面。当地人为了褒扬这位马上皇帝的丰功伟绩,遂将其失马的村寨称为失马寨(今为试马寨),将马儿被挡之处称为挡马店(今为党马店),将捉马之地称为捉马沟。明代,有好事者在捉马沟马家岩镌立石碑,上刻“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八个大字,附会出《淮南子?人间训》中塞翁失马的故事,更凸显出赵匡胤宝马失而复得,进而成为开国皇帝的传奇佳话。三处地名延续至今,算来已是一千余年,因而便有了千年古镇试马寨的美誉。

清泉:原公社名、乡名。位于商南县境西北部,公社驻地八龙庙,距县城16公里。年以前为清泉乡,年为管理区,年,以驻地清泉沟命名为清泉公社。办有茶厂,为商南主要产茶区。现属试马镇管辖。八龙庙,地处商南第二大河流——“百里毛河”主干线之中段,这里有“八龙戏珠”之景,流传有一段“周懒王斩龙脉”故事。为镇压龙脉,修建了有上下二殿、东西两院的一座古寺庙,人们依据这“八龙戏珠”的形象,便称叫作“八龙庙”。庙宇建设年代久远,从碑记看系重修于清·嘉庆二十四年间。其四周还有“红庙”、何家湾“老爷庙”,纸坊沟脑“金佛寺”,石鼓垭庙、百鸡岭“娘娘庙”、“百神庙”、三宝山“观音老母寺”等。更有“邱家祠堂”以及老虎沟寨、长岗岭寨、好汉坡寨、九岩寨等。

两岔河:原公社名、乡名。位于商南县西北部,因公社驻地两岔河村而名,距县城30公里,解放初设两岔乡,年为管理区,属试马寨公社;年与腰庄合并,成立两岔河公社,驻两岔河村。年,单独立社,迁到刘家湾村,仍沿用原名。面积71.2平方千米,人口0.3万人,辖团坪、油坪沟、双沟、前山、后山5个行政村。

沙坪:原公社名、乡名。位于商南县境北部,因公社驻地沙坪而名,东邻河南省卢氏县弹子坪乡,面积.7平方千米,人口0.2万人,辖碾子坪、腰庄庙、峡联、安坪、七盘磨5个行政村,距县城40公里。解放前,沙坪公社前身腰庄属洛南县管辖,解放初属丹凤县管辖,年划归商南县设腰庄管理区,年与两岔合并为两岔人民公社。年6月,腰庄、两岔分设为两个公社。年地名普查中,因“腰庄”重名,更名为沙坪公社。年,撤销沙坪乡并入两岔河乡。年,撤销清油河乡、两岔河乡设立清油河镇。境内有著名的“玉皇尖”,海拔0米,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有国营“腰庄林场”。

七、湘河镇。位于商南县东南部,距商南县城44公里,商郧路穿境而过,东与河南名镇紫荆关接壤,北与青山镇为邻,西与原魏家台镇毗邻,丹江横贯中部,将全镇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古有水陆码头,是商南通往湖北、河南的东南门户,年5月根据乡镇机构改革的要求,白浪镇并入湘河镇,新的湘河镇南边紧邻湖北省郧县白浪镇,总面积.3平方公里,镇辖原湘河9个行政村,原白浪4个行政村和1一个社区,包括湘河村、双庙岭村、三官庙村、小岭观村、红鱼村、两岔河村、梳洗楼村、莲花台村、瓦窑岭村、汪家店村、后坪村、地坪村、泉垭村,个村民小组,户3人。镇政府驻地湘河村。年以境内主要河流湘河命名设湘河乡政府,年成立人民公社。年7月17日,商南县成立富水、湘河、赵川、白玉、永清5个区公所。年,撤销赵川区、湘河区、富水区、东岗区、永青区、白玉区6个区公所的建制。湘河区公所驻地为丹江南边的湘河村。

湘河山清水秀,景色怡人,境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兼备,丹江在此高峡出平湖,有“商南八景”之称的“高楼梳洗”、“大岭观冠盖”、“一脚踏三省”的三省石和友谊塔等人文历史景观。境内有两条大河,丹江河从黄洲奎入境,经莲花台、红鱼、湘河、梳洗楼、月亮湾出陕西境,湘河从马落滩入境至两岔河口与泊河汇集,流入丹江。梳洗楼村为秦岭美丽乡村,大岭观、三省白浪边贸风情、莲花台水电站库区均为旅游景点。

双庙岭:原公社名、乡名。位于商南县东南部。公社原驻地双庙乡,年归属湘河公社,设双庙岭管区;年成立双庙岭人民公社;年以盛产桐油而更名为油桐公社;

年恢复原名。年迁驻大鼓洞,仍沿用双庙岭之名。距县城35公里。年建立双庙岭乡。多种经营以油桐、胡草为主要项目。

白浪:原镇名。陕西省商南县白浪镇,地处陕西省东南边陲,秦、豫、鄂三省结合部,与湖北省郧县白浪镇、河南省淅川县荆紫关镇相邻。因有“三省石”友谊碑而声名远扬,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全镇共辖7个行政村,54个村民小组,户人。辖区总面积62.4平方公里。因镇政府驻白浪村而名。湘(河)荆(紫关)公路过境。白浪街与荆紫关古镇隔丹江相望,老街道上有一脚踏三省的“三省石”。在三省石北边约百米的地方,原有一座火星庙,庙前有两块大石牌,中间夹一块三尖石,石旁有一棵石榴树。据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年)庠生杨景隆书写的碑文记载,火星庙也叫三省庙,曾以此划地为界,作为三省交界的标志。庙旁还建有一座戏楼,据长者回忆,当时每逢佳节,便在这里唱大戏,前来看戏拜神的人络绎不绝。

汪家店:原公社名、乡名。据调查,清朝顺治年间,有一汪姓于此开饭店为生,故以姓氏和职业得名。解放初曾设汪家店行政村,年设汪家店乡,年设立公社,以驻地汪家店命名。年改乡。年,汪家店乡面积62.3平方千米,人口0.7万人,辖汪家店、白浪、月亮湾、余家台、流水、沙岭、地坪、后坪、苇园、泉垭10个行政村,距县城57公里。年,撤销汪家店乡,设立白浪镇。

八、赵川镇。赵川镇位于商南县南部边陲,地处商郧公路86公里处。与湖北郧县、郧西县相接,是由鄂入秦的第一边贸强镇。全镇面积.7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4个社区,97个村民小组,13人。据碑文和赵氏家谱记载:清朝乾隆年间,赵珠、赵望兄弟二人由江南瓦西坝迁来定居,因此地系一小川,故名赵川。境内有中原军突围赵川前坡岭战斗遗址纪念碑、秦岭美丽乡村老府湾村,玉皇顶为最高山峰,主峰高米。

赵川镇是革命老区之一,李先念、贺龙、程子华、王震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并写有纪念文章《胜利的中原突围》。年7月至年11月是中共商洛地委、商洛公署、商洛军分区、中共商南县委和商南县民主政府驻地。解放前夕,赵川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和当地大地主、匪首党耀初进行了殊死的斗争,取得胜利。年设赵川乡、店坊河乡、三官庙乡。解放初曾设赵川、后川两个乡,年冬撤销后川乡并为赵川乡,年设立赵川公社,下设管理区。年辖区缩小,设立赵川公社(年更名东风公社,年复称赵川公社)、店坊河公社、三官庙公社。年改赵川镇、店坊河乡、三官庙乡。年,赵川镇面积63平方千米,人口0.7万人,辖前川、布家沟、后川、万青、塘池、寨子河6个行政村,距县城41千米;店坊河乡面积47.3平方千米,人口0.4万人,辖石堰河、马蹄沟、塔峪沟、东岳坡、松树沟5个行政村,距县城80千米;三官庙乡面积62平方千米,人口0.4万人,辖老府湾、淤泥湾、栌木井、咸水、晒水台5个行政村,距县城41千米。年,撤销店坊河乡、三官庙乡,并入赵川镇。年7月至年,曾在前川村设赵川区公所。

关于商洛军分区在赵川。民国三十六年()8月,陈赓、谢富治率第四纵队十二旅由山西南来,商洛地方武装和这支大军会合后,9月成立了商洛地委和商洛军分区,同时军分区(司令员孙光、副司令员薛兴军)于商县、洛南建立了3个武工队,由孙寿益、毛凯领导的第二武工队在桃坪、峦庄一带活动。并确定商南县赵川区为商洛党政军指挥的后方根据地。当国民党六十五军进驻县城时,二分区(即商洛军分区)部队和专区机关转移到河南鲁山、西峡一带。翌年5月,二分区部队从河南反攻回来,成立了商南县政府。8月二分区司令部和地委、县政府等机关迁往赵川区,建立了根据地,从年5月起,商县、商南县等相继解放。商洛地委、专署、军分区和商南县政府等机关于当年8、9月先后从赵川搬回商县、商南。

店坊河:原公社名、乡名。位于商南县南部,驻地店坊河距县城80公里。年商南县政府住此地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店坊河乡;年为店坊河管理区,归属赵川人民公社;年成立店坊河人民公社;年建立店坊河乡。辖5个村,48个自然村,总面积47.03平方公里。据传清朝时期,因此地位于河边,有叶姓人氏在此开店坊染布并自种土靛作染料,故名店坊河。

三官庙:原公社名、乡名。位于商南县西南部,驻地范家村,距县城西南85公里,辖5个村。清朝光绪年间,因在晒水台河下游建有三官爷庙而得名。年成立公社,年斩断大树垭,把滔河水引向新开的河道,改名为新河公社,年恢复三官庙公社。境内有晒水台地下河,发源于栌木井村的五谷泉。仙人洞位于公社对门石山岩上部,海拔米洞口丈余,可容纳人。

魏家台、文化坪:原公社名、乡名。魏家台镇位于商南县城东南60公里处,总面积.5平方公里,矿产资源丰富。年设魏家台乡、文化坪乡,年属湘河公社。年成立魏家台公社(年更名东方红公社,年复称魏家台公社)、文化坪公社,年改魏家台乡、文化坪乡。年,魏家台乡面积52.9平方千米,人口0.4万人,辖魏家台、寺庄子、高庙岭、松树垭、阳坡、大泥池6个行政村;文化坪乡面积88.1平方千米,人口0.4万人,辖文化坪、腰岭、勒马、寇家村、岩屋坪、高峰6个行政村,因乡政府驻地文化坪村而名,位于县城西南74公里处。境内有湘河、冷水河,自然风光旖旎。年,撤销文化坪乡,并入魏家台乡。年,撤销魏家台乡设立魏家台镇。年,撤销魏家台镇并入赵川镇。

相传清朝乾隆年间,魏氏家族在朱家河西岸的平台地上插标为界,聚居立业,故名魏家台。

九、十里坪镇。十里坪镇位于商南县西南部公里处,因境内有三条较大沟系,其中中部正沟有吊鱼砭、中坪、上坪三村,分布在滔河两岸,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镇政府驻地在十里坪村,故名十里坪。地处两省三县结合部,全镇辖11个村2个社区个村民小组户人,总面积.7平方公里。

十里坪镇盛产高山蔬菜、雨山茶叶,境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中共中央中原局会议遗址—白鲁础苏维埃政府、梁家坟中共鄂豫特委红74师旧址,毗临金丝峡的黑龙洞和金丝峡后山门栗园寨旅游新村、秦岭美丽乡村核桃坪石板房避暑胜地。解放初至年上半年设四坪区,辖十里坪、木河、核桃坪、宽坪、梁家坟五乡,年下半年撤区,归辖赵川区。年在原四坪区辖境内成立红星人民公社。年撤销大公社,设十里坪公社,驻地李落沟口。年改为十里坪乡,年,撤销余家棚乡并入十里坪乡,撤销梁家坟乡并入石柱河乡。年,撤销十里坪乡、石柱河乡设立十里坪镇。年,撤销白鲁础乡并入十里坪镇。

余家棚:原乡名、公社名。位于商南县西南部,驻地中棚村孙家河口距县城95公里。因清末余氏家族迁至此地,搭棚定居,得名余家棚。年至年8月赵川区公所驻地曾设境内双河口;年至年建立余家棚村政府;年至年10月设乡政府;年10月至年10月改为管理区,隶属赵川人民公社;年10月县委(61)82号文件命名成立余家棚公社;年3月更名为双河口公社。年11月28日县革委会以(70)号文件通知恢复原名;年建立余家棚乡政府。辖4个村,43个自然村。年,撤销余家棚乡并入十里坪乡。西南部4.5公里处有一白岩洞。年赵川匪首党耀初曾聚集残匪潜藏洞内,被我四纵七排所歼灭。三河村有自然景观黑龙潭。

石柱河:原乡名、公社名。位于商南县境西南部。驻地石磊台,距县城公里。年设石柱河乡;年改为管理区;年成立石柱河公社;年建立石柱河乡。有小河一条贯穿乡境,因河口处山上有约6米高的天然石柱3尊,故名石柱河。全乡共6个行政村,43个自然村,总面积40.86平方公里。年,撤销梁家坟乡并入石柱河乡。年,撤销十里坪乡、石柱河乡设立十里坪镇。

梁家坟:原乡名、公社名。位于商南县西南部,驻地距县城公里。据传清乾隆年间,刘氏家庭迁移此地后,开荒时,挖出参堂古墓有一石碑上刻“梁氏坟墓”,从此叫梁家坟。建国初设梁家坟乡;年成立梁家坟人民公社;驻地迁到疙瘩坪,名称未变。“文革”时更名为双坪公社;年恢复梁家坟称谓;年建立乡。总面积67.83平方公里。辖7个村,62个自然村。年,撤销梁家坟乡并入石柱河乡,年并入十里坪镇。

白鲁础:原乡名、公社名。位于商南县西南部边陲,与山阳、丹凤县和湖北省郧西县交接。辖6个行政村,65个村民小组,户,人,总面积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53人每平方公里。总面积占全县的4.7%,人口占全县的2.6%。白鲁础乡于年4月撤乡合并入十里坪镇。境内有:黑龙洞、黄龙洞、将军石点将台、小川天坑及中共中央中原局会议旧址、金丝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等。白鲁础区苏维埃政府:年11月5日,红四方面军战略转移到达商南白鲁础。当地群众在白鲁础村院子组修建了白鲁础区苏维埃政府纪念馆。年前设木河、核桃坪、宽坪三个乡,年下半年将木河乡的木河、大竹园及核桃坪、宽坪合为一个乡,驻地白鲁础村,命名为宽坪乡。年成立宽坪公社(年地名普查中,因与丹凤宽坪重名,故以驻地白鲁础而更名为白鲁础公社),年改为白鲁础乡。年,撤销白鲁础乡并入十里坪镇。

关于白鲁础的地名来历:相传在很久以前,一场狂风暴雨过后,在现在的上白鲁础组,人们惊奇地发现从天而降一个很大而且洁白如玉的碌碡。人们迷信地认为是上天赐给的神物,是镇地之宝,吉祥之物,之后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出于对这个从天而降神祕之物的敬畏,人们就把这个地方起名叫白碌碡,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成同音字的白鲁础。

十、金丝峡镇。金丝峡镇位于商南县西部,距县城42公里,镇政府驻太吉河街丹南村。因境内享有“峡谷之都、生态王国”美誉的国家5A级森林公园金丝大峡谷而建制得名。丹江河穿境而过,建有丹江漂流景点,沪陕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全镇辖20个行政村,个村民小组,户,人,镇域面积.3平方公里。

年设太吉河乡(因驻地太吉河街而名)、江西沟乡、毕家湾乡、太子坪乡、梁家湾乡,年7月开河乡由丹风县划归商南县。年成立白玉人民公社太吉河管理区。年设立太吉河公社、毕家湾公社、太子坪公社、梁家湾公社。年设立开河公社,由毕家湾公社析设江西沟公社。年,太吉河公社因地处丹江河畔更名丹江公社,梁家湾公社更名向阳公社,年复称原名。其中太吉河公社驻地于年12月迁至殷家湾仍沿用术吉河名称。年改为太吉河乡、江西沟乡、毕家湾乡、太子坪乡、梁家湾乡、开河乡。年,撤销梁家湾乡、开河乡合并设立梁家湾镇,撤销太吉河乡、太子坪乡合并设立太吉河镇,撤销江西沟乡并入毕家坪乡。年,撤销毕家坪乡并入太吉河镇。年,梁家湾镇辖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梁家湾村;太吉河镇辖13个行政村,镇政府驻丹南村。年7月7日,撤销梁家湾镇、太吉河镇合并设立金丝峡镇。

太吉河街来历:太吉河街地处小河旁,据民间传说:早年殷旦己苏娘娘在太子坪生子,怀抱娇儿,路过小河。人们祈祷祝愿:太子安渡大吉。由此小河得名太吉河,街取河名。自明代隆庆年间(-)沿用至今。

江西沟:原乡名、公社名。位于商南县境西部,公社驻地距县城39公里,因驻地江西沟街而名。境内最大的山峰八宝山,位于公社西南部,主峰海拔.2米。

毕家湾:原乡名、公社名。位于商南县境西南部,公社驻地毕家湾距县城44公里,因驻地而名。较高山峰有回虎岭,位于丹江以南2公里处。较大山沟有水沟,全长7.5公里,沟顶端有一山穴,名观音洞,深33米,直径7米,能容纳余人。境内医院、区办中学、供销社等。

开河:原乡名、公社名。位于商南县西南部,驻地马家坪村距县城76公里。年以前,开河属丹凤县管辖;同年7月行政区划变更,划归商南县,为开河乡;年6月13日,成立开河人民公社;年9月建立开河乡。辖6个村,33个自然村。境内最大的一条河流开河,发源于山阳县童子沟,因河道开阔而得名,乡政府也因河而名。

太子坪:原乡名、公社名。位于商南县境西南部。驻地太子坪村距县城60公里,年成立太子坪乡;年为管理区;年成立太子坪公社;年9月建立太子坪乡。辖6个村,36个自然村,年并入太吉河镇。太子坪村因地处小河川道,俗传早年殷旦己苏娘娘生子于此,故名。境内著名山峰华祖山,主峰海拔.1米,最大的河流为小河,由南向北流经四个村汇入丹江。现为金丝峡景区所在地,建有秦岭美丽乡村太子坪村、小河及庙台子农家乐集群。

梁家湾:原乡名、公社名、镇名。位于商南县境西南部,驻地梁家湾村距县城56公里,因驻地而名。年1月成立梁家湾乡;年为梁家湾管理区;年成立梁家湾人民公社。年改名为向阳公社;年恢复原名梁家湾公社;年9月建梁家湾乡。年,撤销梁家湾乡、开河乡合并设立梁家湾镇,年,梁家湾镇辖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梁家湾村;全镇辖7个行政村,80个村民小组,户、人,劳动力人;总面积89.3平方公里。梁家湾镇地势开阔,人口集中,历史悠久,梁家湾姓段的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几乎三分之一。其他的姓较多的还有李、范、袁、王、姚等。

十一、过风楼镇。过风楼镇位于商南县城西南18公里,全镇辖11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个村民小组,户人;总面积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徐家店村。丹江、G40沪陕高速、郭山公路过境。有古丹江渡口和过风楼西周村落遗址,境内有二仙传道、猴家洞、祖师洞、玉兔拜月、偏头山等自然奇观,有叶家祠堂和玉皇庙古建筑,有抗日战争年代县政府旧址和新四军指挥部旧址等景观,有白玉沟美丽乡村。

据清代乾隆十三年()刊印的《商南县志》记载,过风楼古称徐家店,丹江流经此地:(县志券2,山川)。年10月设过风楼乡,归辖永清区,年,以境内有古建筑遗址“过风楼”历史悠久,闻名全县而命名成立过风楼公社,直属县辖,年复归永清区。年3月,地名普查中,因与山阳县过风楼公社重名,故以驻地命名为徐家店公社。年改徐家店乡,后又归东岗区管辖。年,撤销柳树湾乡、徐家店乡,合并设立过风楼镇。年,撤销水沟镇,并入过风楼镇,镇政府驻徐家店村。

柳树湾:原公社名、乡名。位于商南县中部偏西,因驻地柳树湾村焦家垣而名,距县城33公里。年农业合作化时,始成立柳树湾乡政府;年设白玉人民公社时,柳树湾为管理区;年成立柳树湾人民公社;年建柳树湾乡政府。辖7个村,42个自然村,分布在丹江两岸。年并入过风楼镇。境内有秦岭美丽乡村白玉沟。

水沟:原公社名、乡镇名。位于商南县中部偏南,总面积.1平方千米。辖7个行政村,86个村民小组,共户人(8年)。因镇政府驻地水沟村水沟街而名,距县城45公里。景点有二仙传道、猴家洞、祖师洞、玉兔拜月、偏头山等。有叶家祠堂和玉皇庙古建筑,有抗日战争年代县政府旧址和新四军指挥部旧址等景观。年曾设行政村,年改设水沟乡政府,年改为管理区。年建水沟公社,年改水沟乡。年,撤销耀岭河乡,并入水沟乡。年,撤销水沟乡设立水沟镇。

耀岭河:原公社名、乡名。位于商南县西部偏南,乡驻地千家坪村距县城60公里。是商南县境内深山区之一。因境内有一条较大的河流—耀岭河而名。年成立耀岭河乡政府;年10月15日成立白玉人民公社,耀岭河为管理区;年5月14日命名成立耀岭河公社:年建立耀岭河乡。全乡3个村,49个自然村。总面积69.14平方公里。年,撤销耀岭河乡,并入水沟乡。

附:

1、年,商南县面积平方千米,人口23.3万人。辖4镇33乡:城关镇、富水镇、赵川镇、试马镇、挡马乡、曹营乡、张家岗乡、五里铺乡、徐家店乡、龙窝乡、青山乡、新庙乡、湘河乡、双庙岭乡、魏家台乡、水沟乡、文化坪乡、汪家店乡、店坊河乡、三官庙乡、石柱河乡、余家棚乡、十里坪乡、梁家坟乡、白鲁础乡、太吉河乡、柳树湾乡、江西沟乡、毕家湾乡、太子坪乡、耀岭河乡、开河乡、梁家湾乡、清油河乡、清泉乡、两岔河乡、沙坪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2、根据陕民发[]57号、陕民发[]9号、商政民发[]15号文件,撤销城关镇,设立城关街道,街道办事处驻长新路社区;撤销白浪镇,并入湘河镇,镇政府驻湘河村;撤销魏家台镇,并入赵川镇,镇政府驻前川村;撤销水沟镇,并入过风楼镇,镇政府驻徐家店村;在原白浪镇、魏家台镇、水沟镇政府所在地分别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全县撤并44个村,村改居委会19个,保留个村、23个社区。调整后,商南县辖城关1个街道和清油河、试马、金丝峡、十里坪、赵川、富水、湘河、过风楼、青山9个镇,共有个行政村、23个社区。

作者冯凌民

鹿城通由陕西圣拓律师事务所杨辉律师提供法律服务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商南论坛发个帖子!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医院哪家强
白殿疯早期症状图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dongtaizx.com/dtsly/92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