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东台网订阅,东台人都在看致力于打造东台最好的惠民平台新闻·美食·交友·推广·活动小编爆料有红包领哦~(20-元)东台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在东台市西北部,泰东运河、东台河、梓辛河汇入串场河处。面积3.6平方公里。人口11.4万。辖4个街道办事处、9个村委会(场)。历代为盐场驻地。南唐昇元元年(年)即属海陵县八盐场之一,以处泰州东,地势稍高得名。又名东亭。清初为州东诸镇之首,名东台镇。民国三十七年置东台市。年改镇。年改城区公社。年复置镇。驻地东台镇,亦称台城,即东台市城区。在东台市东部。一指建制镇,一指自然镇。建制镇面积14.6平方公里,人口1.2万。辖13个村委会。年设镇。年后改公社、渔业公社。年置乡。年复置镇。传清乾隆年间(~年),梅、王等姓氏迁此海滩,以渔为业,筑墩、戗篱避风,故名戗墩子、戗港,后写作今名。名或与渔具弶网有关。在东台市东南部,与海安县李堡镇接壤。面积平方公里。人口5.3万。辖33个村委会。年设唐洋乡。年后改公社。年置镇。驻地唐洋,相传明成化年间(~年)王姓灶民迁此,以渔、盐为业,以处十三总墩旁,名十三总。明正德年间(~年)以唐姓官员改称唐家洋,民国三十五年改今名。在东台市西南部。一指建制镇,一指自然镇。建制镇面积57.3平方公里。人口4.5万。辖29个村委会。年设时堰区。年置乡。年改公社,年复置乡,年改置镇。相传明正统年间(~年),以梅姓迁此筑圩名梅家圩。明成化年间(~年)筑杨公堰于此,改名梅家堰。清乾隆年间(~年)改今名。在东台市西北部。面积47平方公里。人口3.6万。辖29个村委会。年设乡。年后改公社。年改置镇。为纪念抗日、解放战争中在本地英勇牺牲的唐学海、陈维仁、许文华、孙保民、李友存五位烈士而得名。驻地扎垛,相传明永乐年间(~年),陈姓于此屯兵,得名扎垛。在东台市中部,面积87平方公里。人口6万。辖1个居委会、29个村委会。年设沈灶乡。年后改公社。年为区别大丰县沈灶,更名为南沈灶公社。年复置乡。年改置镇。驻地沈灶,明天启五年(年)灶户沈煌奏允刈天鹅荡柴草煮盐,故名。在东台市北部,面积58平方公里,人口2.2万。辖20个村委会。年设头灶乡。年后改公社。年改置镇。驻地头灶,相传明万历年间(~年)李、罗等姓氏迁此煮盐,以东台场大益盐团之首灶得名。在东台市中部。面积80.2平方公里。人口4.2万。辖29个村委会。年设四灶乡。年后改公社。年复置乡。年改置镇。驻地四灶镇,传明嘉靖年间(~年)姜姓灶民迁此立4口灶煮盐,称姜四灶。民国三十七年更今名。在东台市西南部,为南通、扬州、盐城三市交界处。一指建制镇,一指自然镇。建制镇面积42平方公里,人口3.2万。辖24个村委会(场)。年置先烈乡。年后改公社。年复置乡。年改置后港镇。明成化年间(~年)以村后有港得名后港。一度名为厚港。在东台市东南部。一指建制镇,一指自然镇。建制镇面积76平方公里。人口6万。辖37个村委会,6个居委会。年设三仓区。年建立乡。年后改公社。年改置三仓镇。相传明嘉靖年间(~年)梅姓迁此立灶煮盐,名头家灶。清顺治年间(~年)改名马路。康熙年间开浚五仓沙河通各盐仓,以此居第三仓沙河畔,改名三仓河。民国元年(年)后更名三仓河镇。在东台市西北部。通榆河东岸,东蹲公路北侧。面积74平方公里。人口5.2万。辖27个村委会。年设城北乡。年改城东公社。年复置城东乡。年建台东镇。以位于台城东部得名。驻地北新团,明初苏州陈姓迁此,旧时盐场设团,团分灶,以居新团北得名在东台市西部。一指建制镇,一指自然镇。建制镇面积70平方公里。人口4.7万。辖29个村委会。民国三十七年设镇。年后改公社。年复置镇。相传唐开元年间(~年),梁姓迁此,筑垛立灶煮盐,得名梁家垛,又名南梁。历为梁垛场课司署驻地,民国元年后场废。民国十一年建镇改今名。读作“撇”。在东台市东部。面积75平方公里。人口3.2万。辖29个村委会(场)。年设立曹乡。年后改公社。年复置乡。年建镇。驻地曹,相传明崇祯年间(~年)曹姓灶民迁此煮盐,称曹家,今从简称。在东台市南部。一指建制镇,一指自然镇。建制镇面积65平方公里。人口5.5万。辖5个居委会、30个村委会。年设镇。年后改公社。年复置镇。以北宋范仲淹率民修堤筑堰,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之意得名安丰。在东台市南部,与南通市海安县接壤。一指建制镇,一指自然镇。建制镇面积平方公里。人口7万。辖38个村委会。年设富安镇。年改乡。年后改公社。年复置乡。年复置镇。五代南唐为海陵监虎墩盐场,一名虎墩。宋改名富安,寓富裕安业之意。民国元年后场废。民国十八年建镇更今名。在东台市西南部,南通、扬州、盐城三市交界处。面积65平方公里。人口4.6万。辖22个村委会(场)。年设溱东乡。年改公社。年复置溱东乡。年改置镇。驻地罗村,明初苏州罗姓迁此,以姓名村。在东台市东南部。一指建制镇,一指自然镇。建制镇面积平方公里。人口4.5万。辖24个村委会。年设新街乡,年并入唐洋公社,年析建新街公社,年改置镇。民国五年建镇,以地居通、泰二州界上,称通泰镇。民国十三年改称新镇。民国二十八年遭侵华日军焚毁,后重建,改今名。在东台市东南部。一指建制镇,一指自然镇。建制镇面积97平方公里。人口5.3万。辖32个村委会。年设许河乡。年后改公社。年改置镇。相传清乾隆年间(~年)始有居民,后许姓办盐包场并监开运盐河,名许家河,村从河名。在东台市北部。面积53平方公里。人口2.7万。辖21个村委会。年设海堰乡。以自然村海堰得名。年并入四灶公社,年划出。年复置乡。年撤乡建镇。驻地薛家舍,相传明崇祯年间(~年)丁溪场上团薛家舍薛姓迁此,以姓名村。在东台市西部。面积74平方公里,人口3.8万。辖23个村委会。年隶属城东区。年设东台乡。年后改公社。年复置东台乡。年建范公镇。以纪念范仲淹在此倡筑抵挡海潮之坝(今国道通榆段前身)得名。驻地三灶。在东台市西部。泰东运河东侧。面积95平方公里。人口4.6万。辖31个村委会(场)。年设董贤乡。年改台南公社。年改乡。年置镇。驻地鹤落(lǔn),曾为鹤栖地,又据传说七仙女跨鹤下凡于此,因名。在东台市东部。面积37.9平方公里。人口1.3万。辖15个村委会(场)。年建乡。年后改公社。年复置乡。驻地王港,相传清乾隆年间(~年)王姓迁此,在河港北岸立灶煮盐,名王家港,今从简称。在东台市东南部。面积61平方公里。人口2.1万。辖19个村委会。年归属盐垦区。年从港公社划出,设立新农公社。年置乡。驻地新农,民国十年泰源盐垦公司来此废灶兴垦,以公司得名泰源。民国三十六年公司废,以村民转而务农改今名。在东台市东南郊。面积62.5平方公里。人口3.5万。辖23个村委会。年从富安镇析建,以地处富安东部得名富东公社。年改乡。驻地桥梓头,明成化年间(~年),许姓灶民迁此,以居木桥旁得名桥子头。清代雅为今名。 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 东台网论坛编辑 求职交友买房 东台网拼车 ↓↓↓点击“阅读原文”,看看都在聊些什么 赞赏 长按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好中医治疗白癜风的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