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订阅东台社保!

根据人社部消息,年将公布延迟退休的具体方案,年正式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将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重要举措,能够有效解决劳动力相对短缺和养老金缺口。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延迟退休政策要想顺利实现既定目标,还需要其他措施的配合。对此,我们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加强研究影响老年人劳动参与的因素

即使目前退休年龄比较低,我国仍有大量的老年劳动者因各种原因退出劳动力市场。从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到两条信息:

一是不少劳动者选择提前退出劳动力市场;

二是他们退出劳动力市场并非因为丧失劳动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深入研究影响年龄较大人群劳动参与的因素,基于这些因素制定配套措施,引导更多的人不要提前退出劳动力市场,提高延迟退休政策的有效性。现有研究发现,养老金制度、工资水平、照看孙辈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年人的劳动决策。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政府出台配套措施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二、保障企业的用工自主权和工资定价权

人口老龄化并不意味着劳动力短缺现象会持续存在,在某些时期、某些行业,还会出现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现象,政府应保障企业的用工自主权,不能强令企业接纳老年劳动者。

虽然老年劳动者具有丰富的劳动经验,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体力和创新力在下降,手脚和思维的灵活性也在下降,劳动生产率会低于青壮年劳动者。如果政府强令企业接纳老年劳动者,可能会造成企业营利能力下降,企业负担加重。不仅不能很好地实现挖掘老年劳动者工作潜力的本意,甚至还会产生新问题。政府应该保障企业的用工自主权和工资定价权,通过税收优惠、发放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雇用老年劳动者,而不是强制企业雇用老年劳动者。

三、注意政策对青年就业的影响并做好适时调整的准备

在短期,企业面对的市场环境变化不大,所需的劳动力总人数也是相对稳定的。延迟退休以后,老年劳动者的数量增加,势必会影响青年人群的就业空间。北欧、西欧一些国家的青年失业率比较高,可能就与这些国家的退休年龄较高有关。

与此同时,二胎政策的放开将会使我国在年左右迎来年轻人就业的高峰期。面对这些情况,我们不得不科学预测青年劳动力的变动状况,密切注意延迟退休政策对青年人就业的影响。因此,政府应加大对青年人就业状况的监测力度,精确测算我国未来的就业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对延迟退休政策进行相应调整。

四、严格执行退休确认制度

虽然我国的退休年龄比较低,但仍然存在大量的非正常退休,说明我国现有的退休制度执行力度还不够,部分劳动者可以通过一些渠道提前办理退休手续。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我国的提前退休政策急需完善;

二是我国对提前退休监管乏力,对违法办理提前退休的打击力度不够。

政府应从两方面解决非正常退休问题:

一是清查现有制度的漏洞,完善现有提前退休的规定,制定严格有效的政策;

二是要核查各种提前退休情况,加大对违规办理提前退休的处罚力度,违规开具提前退休证明和办理提前退休手续的责任人要承担连带责任。

五、完善干部任期制度和职业发展双通道

延迟退休后,不少企业单位可能会面临这样两个问题:如何提高老年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大量的老年领导干部继续留在岗位上,如何调动年轻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面对这种情况,政府可以从两方面着手解决:

一是引导企业和公共事业单位完善职业发展双通道。

二是引导干部任期较长的企业和公共事业单位调整干部任期制度,缩短任期时间,鼓励有条件的老年领导干部退出领导岗位,为年轻人腾出位置。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癜风爱心公益
北京中科白癜风爱心公益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dongtaizx.com/dtsly/622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