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国际劳动妇女节 伴随着和煦的春风和花的色彩,又一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翩然而至。 若有大梦筑胸襟,巾帼何曾让须眉。在我市,一代代女性用实际行动在岗位上、在生活中,谱写了众多动人的篇章:工作中她们尽职尽责,生活中她们勤劳善良;她们有干事创业的激情,也有孝亲敬老的柔情。她们或坚强、或柔软、或细腻,以独特的女性美展现了不凡的“巾帼力量”。 近日,记者走进了她们,倾听她们的故事,讲述她们心底的涓涓情怀,分享她们的精彩人生。 人物:汤红霞奥运赛场玫瑰香 这些天,汤红霞正在东台调养,时不时出入社区康复室针灸、推拿。“现在体能已经不如从前了,身上也有很多训练留下的伤,需要调理调理,争取参加更多的赛事。”面对记者,汤红霞如此说。 在东台,汤红霞是很多人心目中的“英雄”,她先后获得北京残奥会女子F12铅球冠军,伦敦残奥会上女子F12铅球、铁饼亚军,广州亚运会铁饼冠军、铅球亚军及其他国内外比赛多项奖项。先后被表彰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和“江苏省劳动模范”。 汤红霞本有着一双明亮的眼睛,她最大的期盼就是做一名称职的小学老师。但是,人生的路往往难避风险与崎岖。失去视力时,她还不到30岁,孩子还在怀抱之中,残酷的现实让她一度心灰意冷,就在绝望之时,经市残联推荐,她入选省集训队,备战江苏省第七届残运会。从此,残疾人体育运动为汤红霞铺开了一片发挥潜能、施展才华的崭新天地,让她一路走向奥运会最高领奖台。 在汤红霞的家里,一张放大的照片尤为显目,照片里,汤红霞将一面鲜艳的国旗举过头顶,挥动着。那是北京残奥会夺冠的一幕,那次,她以12米69的好成绩,一举夺得女子F12级铅球冠军,这个成绩距离她残疾人体育运动才仅仅两年。 之后,汤红霞又相继参加了伦敦残奥会和里约残奥会,虽然只是获得银牌,没有夺取金牌,但她没有遗憾。毕竟每届残奥会情况各不相同,三次奥运会,汤红霞从队伍里的小年轻,逐渐成为大姐,参加里约残奥会时,她成为整个田径队伍里,年龄最大的一名。作为运动员,特别是田径运动员,年龄的增长,带来的是体能的下降,这严重影响着运动比赛的发挥,然而,新生力量的崛起,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历史的必然,她清醒地认识这一点,从内心里也感到欣慰。 即便这样,汤红霞也没放弃艰苦训练,只是,如今的训练,汤红霞再也不像当年那样不计后果地苦练了。受年龄影响,训练、比赛时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出现伤病现象。得更加讲究巧练、精练。在时间上,她注意把好尺度,不能过度;在训练方法上,她与教练一起反复揣摩,注重有针对性、有所选择、有所侧重。 对于一个运动员而言,赛场夺冠只是其运动生涯的一个组成部分。经过最初的激动,汤红霞对事业对人生有了更深理解。对于今后是否参加比赛,参加什么比赛,汤红霞微微一笑,她认真地说:“现在还不好说,要看体能恢复,看状态,但是无论路有多难,我都将尽心努力;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会坦然接收。” 人物:周冯琴金墩社区“好儿媳” 3月是学雷锋月。这些日子,金墩社区党总支书记周冯琴每天都带着一班人,进小区、访民情、听民意,梳理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协调化解邻里矛盾。周冯琴说,社区是个大家庭,她就是负责持家过日子的“家庭主妇”。 金墩社区面积、人口均居全市社区之首。社区工作任务繁重、千丝万缕,再细再小的事情都与居民群众直接相关。群众口碑如何而来,就在每次贴心服务中,在办好每件民生实事中。 针对人多事杂的实际情况,周冯琴与社区一班人一起,建立了7大片区服务组,聘任7名网格长、多名楼栋长,为群众排忧解难,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 景范小区居民崔某因儿子早逝精神受创,多年与丈夫关系不好。周冯琴登门协调,崔某丈夫很是反感:“我自家的事,要你们多管什么闲事?”热心换来冷遇,她委屈的泪水几乎要夺眶而出。但她并没有灰心,而且深入走访调查实情,几度推心置腹交流,问题终于得到解决。93岁的单老爹三个儿子经常因为赡养问题闹矛盾。周冯琴把工作重点放在负责“保管”老人退休金的三儿子身上。她反复十多趟到两口子摆的水果摊上去,边帮忙做生意,边做思想工作。老三说通了,她趁热打铁,登门做大儿子、二儿子的工作,最终弟兄三人达成协议,共同赡养老人。 近年来,我市“四城同创”取得明显成效,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周冯琴抓住机遇,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矛盾。新建小区纷纷用上了管道天然气,旧城改造小区居民也希望能够享受便捷的现代生活。年春季,周冯琴如实向市、镇领导反映了居民群众意见,并邀请相关部门协调解决。施工队伍开进新桥小区后,周冯琴和社区同志始终不离现场,一有情况立即解决。新桥小区居民是首批受益者,“不要爬上爬下搬煤气罐,气好还便宜。”居民孙先生夸赞社区真是做了一桩大实事。 去年,金墩社区创成全国科普示范社区得了20万奖补。得到钱,周冯琴就在盘算着给社区居民办点实事。在认真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她和社区一班人因地制宜改善社区服务中心布局,精打细算引进光电设备,引入益智健身设施,建成了集科学生活体验区与社区书报阅览室于一体的综合服务载体。新颖的设计,不一样的体验,让这里成为小区居民兴致盎然的好去处。 踏实务实做事为人,真心服务居民群众,周冯琴赢得了居民群众的信任,她与社区居民一起,创出了社区道德点评会、五星文明家庭创评、文明楼事牌等一批叫响省内外的文明品牌,周冯琴本人也被表彰为省优秀共产党员。 人物:曹晓凤孝亲敬老美名扬 眼下又到了衣服换季的时候,曹晓凤和往年一样查点起婆婆的衣服来;呢子大衣长的不缺,还差件短的;衬衫是前年买的,旧了,得买件新的…… 从婆婆住进自己家后,曹晓凤就习惯了这样,换季买衣服,自己的衣服还没买,先给婆婆买起来。 早在三年前,曹晓凤就当选为“东台好人”,“一个人在家庭里孝敬老人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为平常的事。”曹晓凤平静地告诉记者。作为儿媳,她把公公婆婆当作亲生父母对待,年,医院被确诊为食道癌,曹晓凤得知后,立刻丢医院,给老人买毛巾、脸盆和换洗衣物,打点好一切。公公每天的饮食她都换着花样,做好医院,等老人吃完,她才回家吃饭。公公去世后,曹晓凤把婆婆接到家中一起生活。她说:“七十多岁的老人一个人在家里,身体哪里有不舒服我们也不能及时知道,接到家里我们也好照顾些”。 有人说,婆媳关系是家庭里最难处的关系,可是在曹晓凤家里,婆婆每天看到的是她那张关切、疼爱婆婆的笑脸,听到的是一句句关心体贴的问候:“妈,今天好些吗?妈,今天你想吃点啥呀?”婆婆眼睛不太好,医院,接送都是曹晓凤的事儿,虽然还要工作,还要做家务,曹晓凤却没一句怨言。 一日三餐、衣食住行,曹晓凤包揽了婆婆的生活,在曹晓凤的细心照顾下,婆婆的被褥整天干干净净的,从头到脚也都是干净、整洁的,每当亲戚邻里来看望婆婆时,婆婆常当着亲戚的面夸曹晓凤心细,有耐心,从不抱怨,从不发脾气。 照顾老人,一个月两个月和风细雨不难,难的是长年累月。公公去世之后,曹晓凤怕婆婆一个人闷得慌,她一有时间就陪老人出去走走,空闲时还会把买来的报纸杂志读给老人听。婆婆有时候心情不好了,曹晓凤则会想方设法哄老人开心,帮老人解开心结。 曹晓凤常说,自己也有孩子,言教不如身教。一日日的朝夕相处,曹晓凤和婆婆从没有红过脸,尽量满足老人的要求,细心照料老人的身体。耳濡目染,儿子也十分孝顺奶奶,有好吃的总忘不了奶奶,逢年过节也都要给奶奶买上点小礼物。 几十年的媳妇生活,不仅使曹晓凤在照顾老人方面得到了经验,也使她更加深深的理解了“孝顺”的含义,作为儿女,要做到尽善尽美的孝顺是不容易的,但只要自己真心去做,用心付出,就终会有回报。 人物:罗一红白衣使者种善人 三八节,又是新的一天,出门上班前,罗一红理了理衣服,朝着镜子微笑了一下。她说,她要带着好心情去面对工作,面对那些患者。 一转眼,来到市三院已经第12个年头了,12年里,罗一红见证了市三院的变化,也在一日日的爱与善待中,逐渐成长为今天经验丰富的护士长。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颗善良的种子。罗一红善的种子,应该说,正是从医护生涯起步的。 罗一红一直这样告诉自己,她护理的这些病人,是一群弱势群体,需要更多的关爱。有一年,罗一红遇到了这样一位病人,虽然家人也在照料,但是病人极为依赖罗一红,每天只有罗一红喂饭她才肯吃。还有一次,她正有身孕,却被患者无意踢了一脚,揉了揉肚子,她反而安慰起患者,没事的。罗一红说,每当看着一个个被护理治疗好的患者出院跟她的亲切问候招呼时,她总是很欣慰。这样的欣慰,使得罗一红工作格外认真和细心。在单位里,无论是同事还是患者,大家都说,罗一红特别的善良,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病人,她都是那样的有耐心,一举一动让人心里暖暖的。 感受到罗一红善良和温暖的可不仅是她的这些患者,工作之外,罗一红的善良始终如一。 上班途中,遇到意外摔倒受伤骨折的一位大哥,她立即停车,一边帮忙拨打,一边进行急救,用自己刚买的崭新的袖套帮助大哥包扎伤口进行止血。 二胎妈妈突发状况,家中只有三岁小儿,急得团团转。虽然只有一面之缘,知晓情况后,她立马赶到他们家中,医院,做饭给母子俩吃,一连几天下班后就赶过去,照顾他们的饮食,帮助做家务,俨然亲人。 这样的事情一串串,特别是加入市义工联后,罗一红的爱心得到了极大的激发。从此以后无论是关爱老人、义卖助困,还是爱心助学、暖冬行动,在我市义工联合会组织的各种公益活动中,都能看到罗一红的身影。渐渐地,她也从一名普通的参与者,成为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 对于义工这份“职业”,做一两次并不难,难就难在坚持。加入义工组织的几年来,罗一红累计参加了数百次社会公益和志愿服务活动,工作之余,只要有需要她总是随叫随到。 罗一红总是说,自己做的都是些琐碎的小事,然而,这样的小事善举,让每一个接触到她的人,都备受感染。她就像随身携带着一根蜡烛一般,走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团温暖的光。 人物:于洪英轮椅上的“淘达人” 一个电脑、一只轮椅、数百张产品说明书,3月7日下午,时堰镇三时村于洪英正一边在淘宝上答复客户的疑问,一边默背各式各样的说明书,机械类的、丝网类的、塑料制品的,大大小小有两三百张。她告诉记者,淘宝店要从学生家具经营变成工业产品销售,老板委她以重任,要在个把月时间里把产品的属性、规格、价格、质量记个滚瓜烂熟,近期就要重新上线。 于洪英今年54岁。20多年前,她离开家乡外出闯荡,28岁时就在南京拥有一家效益不错的五金店铺。正是人生得意、风华正茂,类风湿性关节炎毫无征兆地侵袭了她,浑身的关节开始萎缩、变形,身高从厘米渐渐缩成了厘米,生活起居只能依靠轮椅,更别提打理生意。丈夫也因此抛下她和儿女远走。用她自己的话说,当时就是“三无”:事业垮了、家庭散了、健康没了。 变卖产业回到时堰后,她靠着政府救助、亲戚接济勉强度日。年,时堰镇考虑到她有经营经验,将她介绍给了镇上一家颇具规模的家具电商。电商老板的天猫店刚刚起步,就决定让于洪英担当客服,试用期3个月。 当时已近50的于洪英很少接触电脑,更别提是电商客服。她白天跟着侄子学习五笔字型,苦练电脑操作,晚上就熟记电商的产品属性、默背网络用语,很快就上手了。“第一笔单子就是元。”于洪英说,这给了她很大的信心。在与客户交流中,她态度诚恳、实在,有问必答。她认为,网上购物看不到实物,而且家具又是大件价格高,客服就要耐心仔细给客户讲解,帮助客户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 网聊也给了于洪英很大的挑战。年多半百的她对网络语言诸如“亲、么么哒、你真可爱”等字眼不能接受,但为了生活,她只能克服。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她熟练掌握了一套交流方法。从问候语、解答语到结束语、下单跟踪,她都精益求精,多次被客户评为“五星客服”,亲切地称她为“小鱼”。最多的时候,她一个负责一家天猫店和两家淘宝店。 “这款产品有5种型号,一年质保。”说话间,于洪英不忘回复克服。记者发现,她的双手高度萎缩,整个手掌只有常人的一半,手指瘫软无力。她打字并不是靠指尖,而是靠手指上的关节。但靠着这双手,她长期“霸占”公司客服团队里的销售冠军,她负责的天猫惠万家家具旗舰店日均销售额达元,全年销售近万元。“在我们客服团队里,我是年纪最大的,但业绩却是最好的,老板也非常信任我。” 如今,她的儿女已经走上社会、结婚生子,她经常通过网络购买婴儿用品,与儿女视频,生活过得也算舒心。“当初得病的时候,我就告诉我自己,只要坚持下来,日子总会好的。”于洪英说,新店开业在即,我要赶紧学习新知识、新模式,从头再来、自力更生。 ◆记者:张一峰陈美林王冠编辑:小小钱 ◆您的建议,我的动力!互动信箱:dtrbs .北京最佳白癜风医院怎样能治好白癜风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dongtaizx.com/dtsjj/90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