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引起的原因 http://m.39.net/pf/a_4362460.html 记者陆军 眼下,国内首条西瓜自动分选线在市现代农业产业园投入运行,源源不断从田里采摘上来的新鲜东台西瓜“走”上流水线,无损测糖、检重、分拣、包装一气呵成,分把钟便变身一瓜一码、分级装箱的标准商品瓜。这是东台西瓜产业在“出货”环节向种瓜同行和消费者亮出的最新“范式”。 东台西瓜好吃,吃瓜群众买账,关键是做足了“良种良发”的功课,背后有一整套规范制程和技术标准支撑,其中有不少东台瓜农和技术人员的“首创”。 抢档上市是东台西瓜异军突起的秘诀,4月底5月初是传统意义上南瓜北果的断档期,能否抢到这个档口,种子催芽技术突破是关键。早先冬季育种尚未有恒温催芽技术,瓜农们开动脑筋,使出浑身解数,有人将种子装进布袋,缠在身上,利用体温恒温催芽,不少人背着口袋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节;还有人在田垄上开个沟槽架上瓦片生火加热,一夜起身观察好多次;后来有农民受电热毯加温启发,将电热丝引入农田。这些来自基层草根的“捣鼓”,经过技术人员的提炼总结,成为如今“大棚+电热丝+种苗嫁接”工厂化育苗技术的源头。 品种独家,品质超群,是东台西瓜脱颖而出的硬核。在位于三仓镇的东台市现代农业产业园智能大棚内,由东台市西瓜产销协会联合龙头企业、农业部门,从国内外科研机构引进的约50个西瓜新品在这里试种,技术人员运用物联网技术,对空气、土壤温湿度、光照度等环境参数实时监控,开展用肥、用料、用药各环节规范管理。在对糖度、口感、果重等一系列指标数据进行科学比对、综合分析后,每年从中优选1-2个适种品种推广种植,投放市场。近年来,从这里精选出品的、全美4K、小兰、王炸、夜须、麒麟等新品种只只惊艳市场,“炸”裂口碑,成为“吃瓜群众”争相追捧的网红爆款。这些瓜品在征服消费者味蕾的同时,也一次次成功拉抬了东台西瓜的身价,一只全美4K卖到港币元,一只夜须西瓜网上喊价78元,东台西瓜卖到了“天价”。 长西瓜是一项系统工程,缺了哪个环节都成不了“善果”。精耕细作,精细管理,东台农民练就了一手职业“绝活”。在东台市诺亚公司西瓜生产基地,技术员刘诚志近几年一直对所有品种进行授粉周期的精准把控,不同时间授粉的瓜藤蔓上套有不同颜色的卡标,以此作为成熟采摘的重要参照。为了保证西瓜有好的品相,消除瓜身底部接触土壤部位容易产生的黄色“阴斑”,小伙子在每只瓜下专门垫放了一种红色的瓜托,将西瓜垫高,既防水,又透气透光。正是在坚持标准化种植、加强品控上狠下功夫,使得东台西瓜叫好又叫座,成为舌尖上的“极品”。 从育种催芽到嫁接授粉,从糖度品相到果型口感,东台农民订标准、强规范,作出了教科书般的“示范”。作为全国最大的小果型精品西瓜生产基地,其种植标准成为江苏省西瓜种植的地方标准。目前,东台西瓜种植面积拓展到30万亩,规模江苏第一,先后摘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国第一个瓜类作物中国名牌农产品等荣誉称号。 刨除种植环节,西瓜产业标准化发展的最大障碍在于质量检测难。千百年来人们习惯于簇拥在西瓜摊前,通过手感目测或者摊贩开瓜验囊,来判定西瓜生熟、品质优劣,没有一套科学的检测标准。东台瓜农敢为人先,东台金津果业公司第一个“吃螃蟹”,年从国外引进第一条西瓜自动分选线,这套设备最大的看点是实行无损测糖。运行第一步从测糖开始,达不到标准、不合格的西瓜会自动流向次品区,接下来会有检重和果型成像环节,综合处理上述数据得出一瓜一糖度、一重量,根据不同的品质标准标定不同的售价,然后分别投向A级和B级市场分级销售。经过两年多摸索打磨成功投运的这套设备,包括首条西瓜无损测糖设备及配套冷库,采用过程检重和光学成像果型,每只瓜生成唯一的ID代码,从种苗到采摘,全程可追溯,大大提升了西瓜检测的科技含量和工作效率。消费者根据包装盒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