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5/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江苏省各市历年期中期末一模二模试卷(持续更新)

年江苏省各市九年级各区二模文言文阅读汇编

年江苏省各市九年级各区二模古诗阅读汇编

年江苏省各市九年级各区二模名著阅读汇编

年江苏省各市九年级各区二模作文题目汇编(无范文)

年南京市九年级各区二模课外文言文、古诗阅读汇编

年南京市九年级各区二模记叙文阅读汇编

年南京市九年级各区二模句子默写汇编

江苏省东台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1.根据要求填空。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hòng①的想象、炙②热的感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动。

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祛弱,③。如此锐气,二十后生有之,六旬男子有之。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

人心中皆有一台天线,只要你从天上人间接受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你就青春永伫、风华长存。

(1)给语段中的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恢hóng_____②炙_____热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_____改为__________改为_____

(3)仿照画横线句子,在③处仿写一句,使之与前文语意连贯。

(4)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复句。

二、情景默写

2.古诗词名句默写。

应用情境

古诗文名句

作者与出处

祖国山水见证了习总书记心系民族永续发展的情怀。

(1)_______?(2)_______。

艾青《我爱这土地》

赞美袁隆平“斯人已逝,仍泽世人”。

春蚕到死丝方尽,(3)_______。

李商隐《无题》

后疫情时代的世界,必将如凤凰涅槃、焕发新生。

(4)_______,(5)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人生路上,坎坷挫折平常事,我们要相信未来。

(6)_______,(7)_______。

李白《行路难(其一)》

跳出个人祸福得失的小圈子,方能淡定从容。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8)_______。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一个人后天的学习以及所受的教育非常之重要。

(9)_______,(10)_______。

荀子《劝学》

三、选择题

3.将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光鲜这词很有意思,若匆匆把人打量一番,悄悄地红了眼:“你看他,鲜衣怒马,好不光鲜!”

②所以,与其看着光鲜,不如活得新鲜。

③有人问我,光鲜与新鲜,哪个更好?

④这样一说开,我们就会发现,新鲜是生活的妙趣横生,是一个人热气腾腾的状态,是自己眼中的快乐;而光鲜则是别人眼中的快乐。

⑤而新鲜就全然不同了。读到一本有趣的书,遇到一个有趣的人,发现一朵好看的花,心里面都会溢满馨香,但觉欣喜。

A.③①⑤④②B.③①④⑤②C.①⑤③④②D.①⑤②③④

4.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唐睢不辱使命》出自于《战国策》,该书是编年体史书,编者是西汉末年史学家刘向。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C.《三顾茅庐》一文详细记叙了刘备第三次到茅庐中拜访诸葛亮、恳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全文主要表现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与超凡智慧。

D.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和英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都揭露了生活中的荒谬与丑陋,显示了讽刺的力量。

四、名著阅读

5.名著探究。

A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慢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①不丈夫。”

①黄巢是晚唐农民起义领袖,公元年率军攻破长安,建国“大齐”。

(1)A是何人?他因为什么事来到此地饮酒题诗?

(2)告密者为何咬定这是一首反诗?

(3)联系全书内容看,A的“凌云志”是什么?

五、综合性学习

6.综合性学习。

你所在的班级举办“科技强国”语文专题活动。请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任务:

南水北调的世纪工程、塞罕坝林场的“绿色地图”、“祝融”探火、“载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20亿剂新冠疫苗、三位“太空”出差航天员……年中国科技工作者为党的百年华诞献上了辉煌贺礼。

近日,神舟十三号乘组与北京等地学生,进行“元旦京港澳天宫对话”,代雯博士获得了向航天员叶光富提问的机会。叶光富说,幼苗破土而出之前一定经历了漫长寒冬,要成就一番事业,就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汗水。

年6月出版的《科技强国——对话白春礼院士》,讲述了白春礼院士在海外学成回国后科技报国的事迹,短短几个月已重印了6次,发行量近十万册,有的学生甚至因为读了这本书而改变志愿。

(1)你从三则材料中探究到哪些信息?

(2)从叶光富的回答中,推断代雯博士所提的问题可能是什么?

(3)小明赞叹道:“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扎在土里。”你认为他夸赞的材料中的哪一位?说出理由。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客之江西

郑锡

乘轺①奉紫泥②,泽国渺天涯。

九派③春潮满,孤帆暮雨低。

草深莺断续,花落水东西。

更有高唐④处,知君路不迷。

①轺:yáo,使者乘坐的车辆。②紫泥:古时皇帝的诏书用紫泥,指诏书。③九派:长江流至湖北、江西九江一带。④高唐:指父母。

7.沈德潜评“孤帆暮雨低”这句诗:“体物之妙,在一低字。”赏析“低”字的妙处。

8.全诗没有一般送别诗抑郁深沉的情调,请结合颈联和尾联分析。

七、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文正公文集》叙(节选)

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①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石守道②之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词,问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③,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④,则已私识之矣。

嘉佑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残: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⑤之愿也哉!

(选自《范文正公文集》叙,有删改)

①总角:指童年。②石守道:即宋代散文家石介。③韩、范、富、欧阳:指韩琦、范仲淹、富弱、欧阳修。④了:懂得,明白。⑤畴昔:过去,从前。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示乡先生

(2)是岁登第

(3)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

(4)以为平生之恨

10.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三处。

吾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欤!

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2)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12.本文是为范仲淹文集而作的序言,为什么要多次写到韩琦、富弱和欧阳修三个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八、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下面小题。

赛场的边界

梁璇

①曾经,“为国争光”是中国运动员统一且近乎唯一的目标,每块金牌似乎都承载着数亿人的“安全感”。随着中国代表团在年北京奥运会上交出金牌总数第一的答卷,体育带来的民族自豪感达到顶点,越来越多藏在金牌背后的个性、欲望和故事得以还原。

②人们开始学会接受“金牌”以外的不同选项。运动员逐渐有了粉丝群,体育赛场上亮起了应援灯牌,体育明星和“偶像”有了高度重合。现在,如何处理赛场的边界,对观众和运动员而言都是一道考题。

③当新闻措辞中的“遗憾失金”被粉丝要求纠正为“喜得银牌”后,这种泛滥的“宽容”可能让本应前进的人困在原地。至少对一名付出巨大努力、有夺金能力的选手来说,“银牌也很好”未必真的是宽慰。

④给失利包上成功的外衣,或许是体育教育缺位的结果。坦然面对失败、不刻意回避,这是专业运动员每天的必修课。要探清关心的边界,得先从了解体育、了解运动员开始。在运动员的生活中,既有求而不达的痛苦,也有屡败屡战的执着,不甘心是大多数人坚持的原因。

⑤经典动画《灌篮高手》中,赤木刚宪(人名)率湘北队一路披荆斩棘终于与海南队相遇。在比赛中,他不慎受伤,但哪怕冒着结束篮球生涯的风险也坚持上场。一句话凝结了他所有的不甘心:“这是我好不容易抓到的机会。”

⑥这种“好不容易”几乎闯入过所有运动员的内心。竞技体育像金字塔,有聚光灯烦恼的人只是塔尖的少数,更多人站在光影之外等待上场,即便输赢在他们站上起跑线时就大致清楚。剩下的,只是自己和自己作战。

⑦由此可见,赛场的边界其实并不难找:要对运动员多一些空间,多一些尊重。既允许他们有疲倦、迷茫或低谷的时刻,也要激活他们想成为冠军的心。

(摘自《读者》年第24期,有删改)

13.通读全文,请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限30字以内)

14.第⑤段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15.试阐释本文的论证思路。

16.结合文章,情境对话。

在年东京奥运会资格赛上,中国选手王璐瑶预赛失利,网友一片哗然。

(1)作为观众,小明对王璐瑶说: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为专业运动员,王璐瑶可能会这样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谁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dongtaizx.com/dtsjj/1267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