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铸就的传统美德,其内涵是一丝不苟、心无旁骛,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敢为人先、勇于创新。首届“东台工匠”,就是这种精神的践行者和引领者。他们立足本职岗位,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淡泊名利、甘于奉献,集中体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和劳动精神,充分展示了新时期劳动者的时代风采和优秀品质。每一位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都是弥足珍惜的宝贵财富。在历时7个多月的首届东台工匠推评过程中,组委会同志深入近距离接触了数百位立足本职岗位,钻研技能、精益求精、敬业担当的先进典型。这些先进典型,涵盖了全市电子信息、新能源、装备制造和新材料,海洋生物特色产业,文化产业、服务业和传统手工业等18个行业、49个工种。最后评选出的10名首届“东台工匠”,只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工匠精神深入人心,典型模范就在身边,开创着东台经济发展、产业振兴、民生幸福的美好前景。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绝非易事,而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锲而不舍、臻于至善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淡定。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坚守工匠精神,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一个企业厚植工匠精神,会变得气质雍容、活力涌流;一个地方崇尚工匠精神,会锻造健康的市场环境和稳健的人文素养。“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1、丁郁华,男,59岁,江苏华阳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推进江苏华阳重工有限公司成为船舶行业中知名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核心人物。30多年来,他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船舶配件生产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技术型人才,先后申报国家专利达项,主持制定了《船用隔舱传动装置》、《船用水润滑船艉轴密封装置》和《船用油润滑船艉轴密封装置》三个国家标准。他牵头开发的高科技产品“海洋工程船用全回转推进器密封装置”获得了国家科技部科技工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支持,技术成果获得年江苏省军工学会“江苏军民结合科技创新奖”二等奖,并在船舶行业中推广。主持研发的“海洋工程船用全回转推进器密封装置”、“大型船舰用大比压中间轴承”等7个新产品被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研制的新产品“高性能襟翼舵”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获江苏省军工学会江苏省军民结合科技创新三等奖。他主持研发的减摇鳍装置及其控制系统,为船舶的安全航行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申报了11项国家专利,获得科技部政策扶持资金。 2、陈伯余,男,59岁,东台嘉丽发绣厂高级技师。从事发绣绘画设计及工艺制作四十多年,先后获得“首届中国刺绣艺术大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等荣誉称号。在发绣工艺传承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在彩色发绣,双面发绣,双面异色绣,双面异色异样绣,发绣长卷,胎毛绣,微发绣等各类发绣制作上均有建树。先后应邀赴马来西亚、法国、比利时、德国、瑞士、俄罗斯、美国等十几个国家进行文化艺术交流。年6月随江苏工艺美术考察团赴欧洲六国考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艺术学院向众多学者、艺术家、教授,展示发绣这一东方古老艺术,制作的发绣长卷《姑苏繁华图》《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博得众艺术家高度赞赏。年6月随江苏工艺美术考察团赴美国、加拿大考察,发绣长卷《郎世宁百骏图》得到了美国、加拿大艺术界的高度评价。 3、潘群,男,33岁,科森科技东台有限公司工程师。从苏南打工返乡进入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深造”,到成为科森公司的技术骨干,他相伴着我市电子信息产业蓬勃兴起而迅速成长。先后获得第五届全国数控大赛江苏选拔赛教师组优秀奖;第二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盐城选拔赛暨市第六届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企业职工组(加工中心)一等奖;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数控综合比赛三等奖;同年荣获“盐城市数控技能状元”称号。他深入作业现场实地调查了解情况,指导制定技改方案,规模的技术改造、技术革新,主导设计的“可转位自适应钳口”巧妙解决了零部件在生产过程中多次装夹频繁更换夹具的难题,使零部件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为企业创造了效益。 4、吴道祥,男,46岁,上海电气风电设备东台有限公司高级技师。曾获得盐城市企业“首席技师”、盐城市“五一”创新能手等荣誉称号。年参加盐城市技能大赛获得第三名,并代表盐城市参加江苏省第二届“状元杯”技能大赛。年代表盐城参加了江苏省组织的高级技师岗位技能提升班的学习。年下半年,江苏省科研项目3.6MW风力发电机组的样机的研发与生产在东台风电设备公司进行,他成为了3.6MW风力发电机组的生产负责人,至年5月前,36MW机组装配完成,并通过江苏省科研项目的验收。年,申能临港2期28台3.6MW风力发电机组在江苏东台基地生产,作为上海市度重点工程项目,生产时间紧、生产任务重、机舱组所有员工在领班的带领下,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班组员工对3.6MW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生产装配经应不足的种种困难,为上海电气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年海上风机装机量“世界第一”做出了贡献。年班组为公司试制了科研项目0.6MW洋流机舱、2.1MW机舱各一台,在新产品研制的过程中,学习装配工艺,消化装配图纸,攻克技术难关。 5、倪浩东,男,56岁,医院主任医师,大外科主任、泌尿科主任、南通大学教学基地兼职教授,高级职称。他刻苦钻研业务,在盐城市率先开展钬激光技术;应用微创切口治疗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他擅长经尿道前列腺、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腹腔镜下根治性、肾部分切除术等各类泌尿外科手术。30多年来,他终坚守白衣天使的职业道德,不管多晚,也不管多累,都是热情接待并尽力解决患者遇到的问题。在他带领下,医院泌尿外科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医院手术量最多,新技术、新项目引进最频繁的科室,他在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的最佳治疗手段上下功夫,本着小创伤、微创伤、无创伤为患者解除病痛的目标,将高科技融进传统医学,率先在东台市内开展内镜下泌尿系统的诊疗技术,目前医院泌尿外科已成医院泌尿外科东台分中心,医院泌尿外科协作单位,医院泌尿外科快速康复治疗中心,盐城市重点专科创建单位。 6、马荣华,男,45岁,江苏科华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他专注于检验医学、预防医学等领域进行相关的科技创新,在一次性吸管、医用塑料制品及实验室耗材的研发生产领域具有领先的技术优势和行业先驱地位,多项核心产品获得了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认定。由他研发“自吸式定量微量采血管”,在全省科协青年会员第二届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生命科学领域类总决赛三等奖,获得了美国发明专利的授权,填补了东台境外发明专利零的空白。到目前,他主持研发的产品己获得授权专利28件,其中:发明专利3件、PCT国际申请2件。他推进企业与江苏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组建了盐城市医学检验采样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华公司先后被认定为盐城市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高新技术﹝后备﹞企业、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江苏省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会员单位。 7、邹小祥,男,53岁,江苏江佳机械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先后承担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7项,荣获国家重点新产品1个,省高新技术产品13个。他认真学习实木加工机械最前沿技术,带领团队研发了单片锯、多片锯、修边锯、双面刨、纵向优选多片圆锯机、横向优选截锯机等产品,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专注研发高效精密、省工省料智能化产品,研发的自动纵锯修边机、四面刨铣机、全自动梳齿指接生产线等产品技术、质量水平达国内领先。研发的多片锯+四面刨连线填补了国内空白。他提出“个人是指头、团队是拳头”的理念,带领部门人员紧紧围绕公司制定的研发、改进、创新目标,既各负其职,又团结协作,确保产品研发一个,试制一个,成功一个。协助总经理编制修订了《产品设计通则》和《产品检验通则》,还牵头制定了本部门设计管理、工艺管理、工艺装备、工艺纪律、创新奖励等11项制度。 8、刘玉华,男,44岁,东台供电公司运维站变电检修高级技师。先后获得“江苏省电力行业技术能手”、“江苏省电力公司劳动模范”、“江苏省电力公司变电检修创新标兵”、“江苏省电力公司优秀专家人才”、“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等荣誉称号。他多年来在变电检修一线生产实践中练就过硬的本领,他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组织创新团队研制了一款中置柜手车插入深度测量仪,填补了目前系统内这项测试仪的空白,荣获全国首届创新大赛一等到奖。他研制和中置柜通用型检修小车,大大提高运行和检修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便于现场的存放,降低装置购买及维护成本费用,受到运行和检修人员的欢迎,荣获盐城供电公司创新成果一等奖。他的许多合理化建议在多次在省、市公司获奖。针对沿海地区的铁质电缆支架易锈蚀腐蚀的问题,推荐使用绝缘电缆支架,每年为公司节约支架维护成本达10多万元,目前此项新材料已在系统中全面推广应用研究。 9、张新,男,57岁,江苏鑫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高级技师。曾荣获“江苏省机械工业突出贡献技师”、“盐城市突出贡献高级技师”、“盐城市首席技师”等荣誉称号。他在工作中精益求精,练成许多让“绝活”,如在对无心磨床主轴与轴瓦、车床主轴间隙的调整中可不借助量检具,也能达到精度要求。他先后参与了气门倒角机的设计与制造、E28-20型滚丝机的改造等大型技改项目,其中为主要配件扭振块的加工设计需要的自动钻孔机床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专利证书。公司自主研制和硅油减振器,在半年时间内,他从方案的确定、图纸的设计、零部件的加工、组装、调试到产品加工验收一气呵成,提高了产能,减轻了劳动强度。 10、宋一华,男,55岁,江苏中磊节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发主任,高级职称。他主持或参加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8项,研发新产品新技术18项,拥有专利50件,其中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21件。年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年获盐城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他担任企业研发部主任20多年,注重产学研联合,为企业发展提供科技储备,目前中磊公司与清华大学等国内4家著名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引进高层次人才5名,其中两名获江苏省双创人才计划。他主持和参与了多项科研创新项目。参与研发的热回收焦炉抗侵蚀莫来石集气管道内衬材料,被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江苏省名牌产品,成功地解决了原管道内衬的簿弱点,代替进口材料,产品经近年来不断完善和创新,已成为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高效热回收焦炉绝热炉门材料。 ◆您的建议,我的动力! 一年一度订报季来啦!想时刻了解乡情吗? 那就来一份《东台日报》吧! 扫码订报,一种时尚的生活态度!!! 您跟着小编的操作介绍动动手指试试 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