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栉风沐雨,东台水务从无到有,从水系不全、堤防残缺到河网通江达海、闸站星罗棋布,防洪排涝体系逐步健全,水环境持续改善,生态治水与依法治水理念深入人心。 70年筚路蓝缕,一系列轰轰烈烈的治水实践,推进着我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水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城乡水务一体化的实现,让人居环境日趋向好。 70年砥砺奋进,一代代东台水务人和着时代的脉搏,治水为民的初心不变,知重负重的使命在肩。碧水映照着东台这颗“黄海明珠”,孕育着这片土地进一步繁荣昌盛的希望。 从百废待兴到欣欣向荣 兴水惠民促发展 东台地处江淮之间、淮河尾闾,东濒黄海,以范公堤为界,分为堤东灌区和堤西圩区。堤东灌区因地势较高,需靠电力翻水站翻水和开采地下水补给。堤西圩区为淮河洪水入海的行洪走廊,历史上一到汛期就洪水泛滥。根据新中国成立前的史料记载,大雨涝灾、无雨旱灾历历在目,从记录的只言片语中能感受到每一次灾后的沉痛与无奈。 新中国成立初期,民生凋敝、百废待兴,为了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我市各地掀起一波挡潮排涝的热潮。东修海堤、西筑圩堤,10万治水大军开挖修建“三河一路”,行洪走廊逐渐向鱼米之乡转变。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笆斗新海堤施筑,梁垛河南闸、方塘河闸、富安船闸等一批挡排工程陆续建成,我市水利建设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 进入新世纪,我市水利建设投入大幅增长,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加速转变。总投资4.35亿元泰东河清水通道整治,使这一母亲河水源地更加靓丽;总投资11.76亿元的川东港拓浚工程东台段,让沿线人民实现通江达海的梦想。我市沿海连续38年实现安全度汛,城市防洪标准全部达到50年一遇标准。东台新抽水站建设,安丰抽水站改建,富安抽水站、条子泥新海堤兴建,东台河、三仓河等河道整治完成,总投资逾60亿元......这些水利工程不断完善着我市挡潮、防洪、排涝、灌溉、降渍等五套水利工程体系,形成封闭包围圈,先后抗御多次台风袭击和特大干旱,造福桑梓、普惠民生。 从挑水吃到供水一体化 城乡共饮长江水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市不断建设和维护饮水工程,实现城乡同水源、同水价、同水质,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全过程管理,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幸福指数的提升。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上世纪80、90年代,我市供水采用取自深井的简易自来水,其水质、水压、水量得不到保证。年南苑水厂一期工程建成,台城供水由地下水改为地表水。 年至年,我市城市供水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水厂拥有日取水20万立方米的取水口工程,日供水能力超10万吨。随后,市到镇供水主管网、增压站、南苑水厂10万吨扩能项目和20万吨深度处理工程等相继组织实施,一系列供水保障工程建设的步伐加快。年底,我市在苏北地区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全覆盖,百万人民终于实现共饮长江水的梦想。 近年来,市水务部门持续加强水源地保护、水质自动监测,定期定时对泰东河、仙湖水库等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进行巡查和有效管护,全面加强国考、省考断面水质管理,建立镇区间断面上下游水质补偿机制,确保全市人民饮用放心水。今年6月份,国家级水质检测中心无锡站对我市出厂水、管网水、二次供水项指标进行分析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我市供水能力越来越强,供水范围越来越广,南苑水厂二泵房15万吨/日扩能项目、惠阳路至国道沿线37.5公里供水主管网已全面建成投运。 从人水相争到和谐共生 砥砺奋进治水路 在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市大力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突出打造民生、资源、安澜、智慧、人文、长治“六大水务”,上演了一场场轰轰烈烈的治水兴水战役。 坚持水岸同治,以河长制、总河长令为抓手,全面建立市、镇、村三级河长体系,设立河长名,重点开展河道“三乱”、控源治污等多个专项整治行动,我市河湖三乱整治工作在全省会议上作经验介绍。进入“十二五”,全面推行河道轮浚制,持续不断提升农村水环境,凸显“水清、岸绿、景美”综合效益,水美乡村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扭住“水”这条命脉,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坚持试点先行,取得良好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完成改革面积.98万亩,试点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大幅度改善,五烈镇东里村每亩灌溉水价由原来的多元下降到50元左右。 我市农业彻底告别大水漫灌历史,全市建有座电灌站,节水灌溉面积达.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8.3%。五烈镇东里圩农民排灌协会获评“全国农民用水合作示范组织”。市区年用水量较大的37家企业(单位)开展水平衡测试工作并全部创成节水型企业、单位,17个小区获得“江苏省节水型小区”称号。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传好水务“接力棒” 从上世纪70年代初10万大军齐挖“三河一路”积累的东台治水兴水“精神食粮”,到“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东台水务人圆满地传承与创新水务精神,主动肩负责任担当,回应人民新期盼、推进水务事业新跨越。 以党建工作推动全市水务事业发展,不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水务讲堂”“名师工作室”等活动载体拓展党员干部学习交流,提升干部职工综合素养。与扬州大学联合开办全省县级首家“农业水利工程”本科班,系统内近50名学员上了在家门口办的大学,如期获得学历(学位)证书,为东台水务事业高速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持续开展碧水保卫战,让碧水长流永清,服务保障社会民生。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堤防、泵站、涵闸等水利工程设施保障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全市交通、工农业等安全。近年来,我市先后荣获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市)、全国首批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县(市)、国家节水型城市等多项荣誉,背后离不开东台水务人的默默奉献,更彰显了水务系统的雄厚实力和坚实的人才基础。 “70年披荆斩棘、砥砺前行,东台水务事业的发展历程,从初建时的百废待兴到现在的欣欣向荣,凝聚着几代水务人的努力与艰辛。东台水务人不仅是70年壮丽征程的见证者,也是新时代继往开来的奋斗者,更是水务发展新篇章的书写者!”市水务局局长、党委书记王华平的话语铿锵有力。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回首来时路,70年东台水务御水行进,年轮里刻画的是治水兴市、为民造福的初心,是高潮迭起、波澜壮阔的治水实践,是高歌猛进、跨越崛起的壮美画卷。 国运昌盛,水运兴隆。70年发展征尘未洗,前路依然任重道远。东台水务人将继往开来,赢得“下一个70年”。未来东台更高质量的水务发展目标催人奋进、信心满怀,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化水务,正满怀豪情阔步迈向新的征程,新一幅普惠百万人民的水生态图景正在东台大地铺展。 往期回顾10月1日起,东台城乡客运有大变化...... 申遗成功,再迎盛事!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东台研究基地揭牌成立 组稿:周宴许有文贲婷华 编辑:小伟 您的建议,我的动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dongtaizx.com/dtsdl/881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