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2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从农村到城市,从城市到农村,他在“往返”中实现人生的精彩转身。投身建筑行业20多年,他不负韶华做得风生水起,而后情系农村热土,掘金广袤田野,成为“跨界农场主”,带领乡亲增收致富。他就是“东台市十佳职业农民”、五烈镇乐意村村委会主任汪进志。

个头不高、皮肤黝黑,眉目之间透露着精明与睿智。这是记者初次见到汪进志的印象,与之交流才发现,他本不是地地道道的庄稼人,而是一名资深的建造大师。年,汪进志带着青春梦想,离开乐意村只身进城,进入当时的东台市建筑工程公司工作,担任水电安装项目负责人。“虽说当时是个负责人,但我觉得学无止境,只有继续学习深造,才不会被时代淘汰。”汪进志说。后来,他考取了江苏大学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并先后获得技术员、助理工程师职称。年,乐学进取的汪进志拿到了国家二级注册建造师证,随后担任项目经理负责秀峰华庭、滨河花园、北海三期等多个小区工程建设。凭借多年来积累的建造管理经验以及较高的专业资质,他很快成为建筑行业内响当当的大师傅。

随着乐意村原村委会班子年龄老化、活力不强,当时的老支书找到汪进志问他有没有意向回村里为村民服务。“当时我内心有些矛盾,如果回到村里工作,责任和压力必然更重,个人收入也会大幅下降。”汪进志坦言。一番深思熟虑后,他决定回到村里,发挥自身所长,为家乡建设献智出力。年12月,汪进志当选为乐意村第九届村民委员会副主任。任职期间,他一方面加强政治学习,用心钻研业务,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尽快成为农村基层干部的内行人。另一方面,将自己在建筑工程施工、水电安装等方面的知识经验,转化运用到村自来水管道安装、安置区农民住房建设等项目建设中。年,在村民们的信任和支持下,汪进志当选为乐意村村主任,肩上的担子随之变重,工作劲头也更足了。在西环路西侧一处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中,他主动承担起雨污分离管道的规划设计,经常到现场监督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同时,他积极申请建设村污水处理站,铺设污水管道多米。如今,该农民集中居住点已部分建成,入住村民60多户,居住点产生的生活污水也有了去处。

近年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成为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乐意村响应上级号召和部署,积极推行适度规模的土地流转,将村里亩土地分别流转给4个家庭农场。年,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加上农村机耕桥、田间机耕道等基础设施不健全,造成小麦穗长芽、水稻发霉变质。此外,种植大户粮食经营管理不善,导致成本上升,进而严重亏损。4名农场负责人纷纷解除合同,引发村民陷入恐慌。为让村民们吃上定心丸,汪进志经过再三思量,与该村农机合作社社长卞存友联合承包被“放弃”的亩地,并创办乐意进步粮食种植家庭农场。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汪进志清楚地明白,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是保障家庭农场持续发展的首要举措。于是,他通过家庭农场项目、“一事一议”奖补项目,申报新建一批机耕路桥,同时自筹资金新建多条沙石路,架设农电线路米,铺设大同村过河灌溉管道56米。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有效解决了原有的行路难、农田灌溉难等诸多问题,大大降低了农田种植的运输成本,促进农产品集中化、机械化生产。

随着该村农机合作社发展基本成熟,汪进志决定与之分开独立经营。去年,他将农场承包面积扩大到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亩,剩余面积进行结构调整种植大棚西瓜。为成为名副其实的职业农民,汪进志经常参加市、镇职业农民培训,认真学习农业基础知识,并借助网络、书本等多个渠道,自学植物学、农作物栽培、土壤肥料及植保等专业知识。此外,他坚持走科技种田之路,将机条播、机插秧、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无人机飞防等新技术“引”入土地。在他的示范带动下,生猪养殖大户朱正其、葛月红等多个村民纷纷流转土地承包经营,走上“跨界”种植增收之路。

今年,汪进志被东台市委表彰为“党员之星”,并荣获“东台市十佳职业农民”称号。回望来时的路,他感慨万千:“我离开过农村从事建筑,如今又回到农村面朝黑土,这或许是一种不可言说的缘分。农村大地发展空间广阔,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带着新知识、新技术,扎根农村,以梦为马,成就未来。”

《东台日报》有头版要闻的及时详尽,有社会民生的本土动态,有文化副刊的文采斐然,有网罗全球信息的国际国内,还有贴近老年人的健康生活……一份《东台日报》在手,等于打开一扇了解东台本土的窗口,身边讯息全知悉。

愿我们彼此都在成为更好的对方

欢迎订阅年《东台日报》

订阅说明

一、全年报纸元。

二、订阅时需提供姓名、报纸寄送地(限东台地区)、手机号码。

三、订购方式: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dongtaizx.com/dtsdl/842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