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7/2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近日,与一位外地的朋友聊天,他对赤峰人评价很高,说自治区的高层领导赤峰人很多,内蒙古的各大高校赤峰人也占到很大比例。社会上也普遍对赤峰人给予认可和好评,认为赤峰人特别聪明智慧。

说赤峰人聪明智慧大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精明

赤峰人在与人打交道或共事时,很少吃亏或被算计,这源于他们骨子里的精明。赤峰人的精明表现在不太在乎眼前的小利,显得十分豪爽,其实他们是把目光锁定在更为长远的目标上,为了今后的发展铺路。2、健谈健谈就是能说会道,用赤峰的土语来说,就是特能“哨”,话都让赤峰人说了。赤峰人非常地健谈,好像跟谁都是自来熟,三句两句就能跟你聊到一起去了,而且一聊就是很长的时间,这种功夫在女性身上尤其明显。无论真话、假话、好听话,总让人心里舒服,听得美滋滋的,不吃饭会送你一百里地,你饿着肚子还得说:“谢谢啦”。3、能吃苦赤峰人特别能吃苦,对于他们来说,似乎没有承受不了的苦,而且非常地乐观和坦然;而大城市的人要遇到这样的苦难时,早就嗷嗷叫开了。他们没有什么等靠要的想法,主动改变自己所处环境和境遇的愿望非常地强烈。4、不保守赤峰人的思想不是很保守,他们时刻都在与时俱进。你可以看到在美国、在欧洲、在日本、在北京、上海和深圳,到处都有赤峰人忙碌的身影,或求学、或做生意、或当兵,凡是出来的赤峰人,最后都“混”得非常好。复强曾经以《天南地北赤峰人》为主题以电视栏目、网络媒体及晚会等形式对全国各地优秀的赤峰人进行过全面宣传报道。5、好交友他们好交友,但其实他们最爱结交的是对自己的前途和发展来说用得上的人,或上司、或能够帮助他们办实事的人。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关系圈内朋友的帮忙,他们都可以逐渐从小地方走出来,在大城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6、重亲情赤峰人很看重亲情或乡情。有一个人在大城市中落了脚,就会把家里的直系亲戚们招来,在一起生活,彼此照应。有个老乡在什么地方、任什么职务,周围的人都非常清楚,平时经常联络,一旦遇到困难时,不是找警察,而是找老乡帮忙。

那么赤峰人聪明智慧的根源在哪里呢?

1、赤峰市文化底蕴深厚。

大北方的草原文明、山东移民的农耕文明、还有距渤海不足公里海洋蓝色文明的碰撞、交织与融合形成了风格独具的赤峰文明。追溯以往,赤峰的文化时空中还次第呈现出著名的红山文化、草原青铜文化、契丹辽文化和蒙元文化的四大文化高峰。“中华第一龙”、“华夏第一村”、“草原第一都”等重量级文化遗产蜚声海内外。这里出土了人类第一个原始村落——兴隆洼文化,距今八千年。

2、赤峰是个移民城市。

清代以后,赤峰地区大量移民,主要成分是河北人和山东人。河北人的精打细算,与山东人的豪爽大气,通过血脉在这里融合了,由此赤峰人的精明产生了飞跃。有证据可以说明,赤峰口音就是河北与山东地地道道的串味,比如小品演员范伟模仿的口音,就是赤峰味,很有特色。

赤峰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以汉族占绝大多数的多民族聚集地,是草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在这个塞外草原文化的绿色基调上,渲染着五彩缤纷的民族融合色彩。在民族融合的大背景下,山东省、河北省诸多居民移居赤峰,齐鲁为忠义礼仪之邦,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这与赤峰人民风淳朴、豪爽大度的性格一拍即合。赤峰的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地域的唇齿相依和生活习俗的一致,使赤峰成了辽西经济区的重要一员,赤峰人又多了东北人的豪迈大气。可以说,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完美的融合,铸就了赤峰人的精神文明品质。赤峰人有着蒙古人的热情豪迈、忠勇善战、心底善良、敦厚侠义,又有着东北人内质刚毅、外表强悍、义气好勇、古道柔肠,还有着山东人的厚道直爽、知情重义、彬彬有礼、梗直忠贞。

赤峰又称塞北,这一地区是古代流放南方犯法高官的地方。据考证,区域在林西,林东一带,当时流传这样一句话:“塞外多有江南女”。人口的流动,也是文化的流动,这些戴罪的流放者,为赤峰的文化输入了优质的血液。3、崇文重教。

自从清代中叶“借地养民”、“放垦实边”的政策推行后,大量的农业人口涌入赤峰,其中山东的移民相对较多,当时的赤峰地广人稀,人们大多希望有一块自己的土地。大量的自耕农涌现在这片土地上。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种植技术的同时,也带来了山东的思想文化。“守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条正路,惟读惟耕。”耕田传世,读书做官,依然是现在赤峰基本群众在潜意识中的价值观。

赤峰自古有崇尚知识、敬教劝学、兴贤育才的优良传统。辽代是唯一在赤峰建都的古代王朝,统治中国北方多年。辽代的兴盛与其所推崇的科考制度密不可分,设国子监和五经学。崇武尊孔是辽代教育的主导思想,辽太祖即新建学校,由京城向各地发展,最终形成了遍布全国的规模。公元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借文庙办起的学馆,是赤峰设治以来的第一所小学。清代晚期,第十四代喀喇沁王爷贡桑诺尔布,兴办教育,声誉全国。在赤峰地区开设了崇正文学堂、守正武学堂、毓正女学堂,这些新式学校,不仅收取贵族子弟,同样招收贫家儿女,聘请日本人来此任教,选派学生去日本留学,培养了大批人才。自治区成立后,主席乌兰夫率先在赤峰成立内蒙古自治学院并兼任校长。

赤峰人的教育很牛,高考成绩和录取率,连年在内蒙古占据领先地位。很多地方的人,是比谁家的房子多,比谁家的猪多,然而赤峰人崇尚教育,比的是谁家出了大学生,这是一个地区老百姓的尚学风气,也是赤峰老百姓共同的生活取向,也是一个很高雅的面子。一个家庭再穷,也要供孩子上学,所以赤峰的人对教育的热衷,远远地走在了前面。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提升人的素质,这是赤峰人很得意自己的地方,是赤峰人聪明的根本原因。仅以赤峰平均每年向高校输送2.5万名本科大学生,平均每周就有一本新书付梓为例就足可印证赤峰人的“崇文重教”特质。所以说赤峰精神里有“崇文重教”是有道理的。

4、这里有辽上京,还有亲王府,赤峰人具有皇家的大气风范。

5、赤峰是自治区第一人口大市。在不到全自治区13%的土地上,生活着20%的人口。是内蒙古自治区人口最多的地区,也是长城以北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每平方公里达到50人。人们只好依靠自身潜力打拼天下。赤峰人的吃苦耐劳、精益求精应该是环境逼迫出来的本事。归根到底赤峰的劣势在人口多,赤峰的优势也在于有丰富的人力资源。

6、从地理位置来说,赤峰地处蒙冀辽交界地带,历史上曾经归过热河省和辽宁省。距离北京、沈阳两大城市都是公里。便于文化、经济的交流和融合。赤峰被称为中国的北大门,从战略意义上说,攻下赤峰,即可直取北京,这里是北部通往东北和中原的交叉点。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赤峰行政区域划归辽宁省,成为东北重工业城市的肉食冷冻库。辽宁对赤峰经济文化大力投资,使赤峰市迅速走在内蒙古各盟市的前列。

历史的、地理的、交通的、传承的特色,奠定了赤峰人的良好基因和聪明头脑。

当然,有优势就有劣势。赤峰有“睡觉论”,即赤峰经济为什么搞不上去,是因为上面没人、换人太勤,自己人整自己人。也有“车牌解读说”,赤峰车牌是蒙D,谐音即猛递,即赤峰人特别会搞关系。“对调思维论”,赤峰人自称赤峰有三对:即对象、对夹、对调,分别说的是夫妻称谓、特色小吃和竞技游戏。就“对调”而言,赤峰人对对调是情有独钟,只要一有闲暇时间就会疯狂地打对调,积极的说是体现了一种必须合作的团队精神,消极的说就是互相不捧场,相互拆台,你往前走,我往后拉,你上升,我让你下降。实在整不下来,好,我给你使绊子,我不好,我也不让你好。我没戏,我也不让你舒服了。

我们应该冷静对待和认真反思的问题还有:“精明不开明”,是不是让我们的思维显得有些封闭;谨小慎微,不敢趆雷池一步,思想解放力度其实还很不够;“醒得早而起得晚”,“话都让赤峰人说了”光说不练,溜走了大好发展机会;“小富即安”,求稳怕乱,懈怠了一些人的意志,也磨灭了运筹决胜的雄心等等。

所以我们赤峰人一定要传精华,弃糟粕,聚力量,塑自信,为发展赤峰而努力。

(作者张治国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赤峰市政协文史委兼职副主任、赤峰企业文化协会会长、赤峰兰亭书画院院长)

张治国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网上医院
白癜风北京哪家医院治疗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dongtaizx.com/dtsdl/2553.html

------分隔线----------------------------